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89 【介绍】: 南朝陈扶风郿人,字遍览。鲁悉达弟。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侯景之乱,与兄聚众保新蔡,乱平,授官。入陈,后主时以战功累官中领军。隋将贺若弼来攻,数败之,终被执。陈亡入隋,以愤慨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4—835 一名遍照金刚,日本僧人。俗姓佐伯氏,生于赞歧国多度郡。幼习儒教,后转信佛法,22岁出家,投奈良大安寺习三论宗。德宗贞元二十年(804)随遣唐使入唐,拜长安青龙寺密宗阿阇梨惠果为师,得受胎藏、金刚两部大曼荼罗秘密法,又从般若三藏受学梵文。宪宗元和元年(806),携内、外典籍数百部返回日本,致力弘扬秘密法门,开日本真言一宗。文宗大和九年(835)逝世,谥称弘法大师。撰有佛学方面著作多种。所著《文镜秘府论》6册,专述六朝至唐初有关诗歌体制、音韵与对偶等方面理论,引用材料甚丰。有文集《遍照发挥性灵集》10卷及日本学者所编《弘法大师全集》。存诗颇多,其中在唐所作者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真圆。字大方。遍融其别号也。蜀之营山人。姓鲜氏。幼业儒。身长七尺馀。音吐洪亮。年将立。感生死无常。遂舍家入云华山。礼可和尚为师。落发受具。一钵东下。至洪州。葺马祖庵居之。复舍庵入京师。遍游讲席。深入华严法界。心念口演。不离此经。复束钵入匡山。值岁凶。鬻薪度日。采薪遇有材坚寔可为器杖者。辄削成。杂薪中。卖之不论价。随得钱米无多少。一以供众。为之不避风雨寒暑。如是二十馀年。庵居狮子岩。地幽僻多魈伥。常横一棒坐岩口。行脚僧来。辄棒之出。竟无契其机者。前后四入京师。初住龙华寺。听通公讲法。次住柏林阅藏。又移世刹海。接待云水。最后慈圣太后。建千佛丛林。请师居之。陈文端赵文肃二公。为护持。道望赫然。尝在杲日寺。讲华严经。有狂僧。触太宰下狱。词连师。因并逮师下狱。两狱卒甚苦患师。置师于匣。师不胜苦。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铁栓檀匣。轰然尽裂。狱卒骇异感化。因不复为狱卒。师在狱时。送供入狱者甚众。然必狱众均沾。精好一如始受。否即力却。终不独入口。狱众以此感动。相率皈依。圜扉之中。佛声浩浩矣。师在狱凡三阅月。文肃公疏请。得免。师念苦缘当百日。今未满。且不能舍狱众。坚不肯出。比出。隐谷积山。块然独坐。见人不起。亦不举手。会中贵杨某。奉慈圣命。请居世刹海。赐内帑紫衣宝幡龙藏。时江陵方柄国。尝诣师。侍者屡促师迎。不应。江陵至榻前。始徐起。执其手曰。公来何为。曰来问佛法。师曰。尽心佐理朝廷。此真佛法。舍此俱为戏论耳。张默然。张。又尝偕文肃谒师。问如何是文殊智。曰。不随心外境。如何是普贤行。曰。调理一切心。师性耿直。高声硬语。闻者凛然。不能为豪贵人温愞。此亦其槩也。初师法躯修伟。而不甚肥大。自住刹海。日渐丰硕。至须人扶掖始得行。隆冬冱寒。日必数浴。居恒危坐。默持法界观。或诵华严无停𠷳。甲申九月。师命梓人造龛。促其期曰。宜速成。缓无及也。前三日。孤雁集方丈。师抚之点头曰。尔来乎。盖雁去而师灭。师原无疾。独觉气力渐微弱。至重九日。尚坐绳床。听诵晚课。闻愿生西方句。泊然而化。世寿七十九。僧腊五十。全身瘗德胜门外。普同塔。
萧遍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萧遍(1541年—1582年年),字文明,号南纪,湖广承天府沔阳卫官籍,嘉靖四十年辛酉科乡试四十三名,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会试三十八名,廷试三甲二百八十五名进士。吏部观政,隆庆二年(1568年)四月授刑部主事,四年正月升员外,八月升郎中,万历元年(1573年)十月升广东广州府知府。五年八月升江西副使,八年十月升左参政,九年四月调繁山东漕储道左参政,十年卒。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性关,字遍云。姓吴氏,郧阳人。少孤,薙发襄阳仁皇寺,事惺然为师。年二十,游吴越,受华山三昧寂光衣钵,复得法金陵天界寺中隐。西上荆州,于圣水寺旁结茆曰“松庵”,读《圆觉了义》有悟。后辟乱汉沔间,时开讲席,人多重之。顺治七年,入玉泉,创立东禅堂,演法弘律,归依者众。顺治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寂于监利灵照庵。二十年中,驻锡十有八处,讲说所施津梁无绝,所著语录诗文戒不授梓,故佚而不传。弟子觉聪、本赤,保守东禅,锄垦田土,补修殿宇,不坠旧声。
释遍见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遍见,字慧日者,昭邱杨氏子也。幼而志学,具染紫紫,参鉴庵惺,决择向上,担荷正法,闻扬弘旨,诲人不倦。尝有偈曰:“蓝峰玉水两幽清,苔护前朝造镬名。几度裴𧙪思圣化,一番锤鍊胜天成。元钟堕地山魂断,宋塔干宵鹤影惊。只有今宵亭上月,依稀犹见古人情。”退老紫紫庵,结印而逝。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行遍,字云父,湖广人,本姓姜。主淮安东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