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敲遍宫商(敲遍宫商)
牛殳 方响诗 长短参差十六片,敲击宫商无不遍。
分类:杂乐器
《国语辞典》:尸横遍野(尸横遍野)  拼音:shī héng biàn yě
形容遭杀死的人很多。《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四游记。东游记。第一三回》:「一声连珠炮响,四面伏兵尽起,围裹将来,杀得番兵尸横遍野,血流成川。」
分类:杀死
《分类字锦》:群黎遍德(群黎遍德)
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分类:
《分类字锦》:开遍来禽(开遍来禽)
陈与义 清明诗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分类:清明
《分类字锦》:枯条遍春(枯条遍春)
令狐楚贺恩赦表幽室尽晓枯条遍春
分类:
《分类字锦》:金鹏遍体(金鹏遍体)
刘兼 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诗 将同玉蝶侵肌冷,也遣金鹏遍体飞。
分类:
《國語辭典》:漫山遍野  拼音:màn shān biàn yě
形容数目众多,到处都是。《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于是李傕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拥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漢語大詞典》:漫天遍地
犹漫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水浒传》第八八回:“我上高阜处观望 辽 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國語辭典》:漫天遍野  拼音:màn tiān biàn yě
遍布天空和田野,形容很多,到处都是。如:「此时漫天遍野都是冥纸,令人怵目惊心。」
《漢語大詞典》:满山遍野(滿山遍野)
布满山岭田野。常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 延安 ,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这时候就像塌了天一样,满山遍野都是大人哭孩子叫的声音。”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霎时,满山遍野的歌声,载着红军战士对 毛主席 的深厚阶级感情冲向太空。”
一切遍智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谓三角形也。是为火形,以智火烧烦恼之意。大日经疏五曰:「于大日如来上,画作一切遍智印,作三角形,其锐向下,纯白色,光焰围之,在白莲华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印也,亦名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义,谓佛坐道树以威德大势降伏四魔,得成正觉,鲜白是大慈悲色也。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三昧力明妃
【佛学大辞典】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一百八遍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念佛之遍数一百八也。一百八本为烦恼之数量。为对治此烦恼。故贯数珠一百八颗。为一百八遍之念佛。百八之晓钟,亦此意也。(参见:烦恼)下。
一遍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诵一度佛名及经文也。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曰:「若读诵此陀罗尼一遍,如上等事,悉得随意。」南岳愿文曰:「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遍。」【又】(人名)日本时宗之开祖。名智真。号一遍。
九遍知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见修无学之三道中,特于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遍知为于四谛之境周遍知之之意。虽以智为其性,然今非称智为遍知。乃以因此遍知而断烦恼之故,于果附以因之名,名断为遍知。所谓断遍知是也。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遍知,谓诸断择灭为体。遍知是智,即是断因。断是智果,体非遍知。而是名遍知者,此于果上假立因名。」即其意也。九者,三界系见谛所断烦恼等之断立六,所馀三界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立三,是也。见谛所断烦恼等之断,有六种者,于欲界系苦集二部之所断,立一遍知。又于灭道二部之所断各立一遍知。故欲界见谛所断烦恼等之断,合有三遍知。又色无色二界见谛所断烦恼等之断,亦与欲界同,有见苦集与见灭及见道等之三遍知。总之如是三界见谛所断法之断,有六种遍知。其馀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有三种者,于欲界系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立一遍知。即是五顺下分结尽遍知也。于色界系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立一遍知。即是色爱尽遍知也。于无色界系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立一遍知。即一切结永尽遍知也。总之如是三界修道所断法之断,有三种遍知。见修合而成九遍知。但修道所断法之断,于色无色二界,别各立一遍知。见道所断合之各不别立,其故,以修所断为对治不同也。其中见断法断之六种遍知,为忍之果。修断法断之三种,为智之果。一一之断,不别立遍知,唯于如是九位建立之者。总由于有四缘。所谓见断六忍之果,由于具得无漏离系得与缺有顶及灭双因之三缘,故特立遍知之名。得无漏之离系得者,无漏道所断,必有离系得。是简有漏断。缺有顶者,言亦断有顶地之惑。灭双因者,言灭自部之同类因及他部之遍行因。由是异生之位,有灭双因者,而无无漏断之得,又以未缺有顶,故虽得断,亦不名为遍知。若圣位中,入于见谛,而苦类忍未现行以前,虽已得无漏断之得,而未缺有顶,未灭双因。至于苦类智集法忍之位,则虽缺有顶,而未灭双因,未灭见集所断之诸适行因,至于后之法智类智位,以诸所得之断,三缘具故,方得建立遍知。又修断三智之果,由于前三者外,别加越界缘,总具四缘,特立遍知之名。越界缘者,为越界之意,即断欲界并色无色界系修道所断烦恼等时,具前三缘及越界缘之四缘,故各立一遍知。但于诸越界之位,皆必灭双因,而灭双因时,皆非越界,故于灭双因之外,别立越界缘也。又此遍知,无异生定成之理。诸圣者住于见道中,自初至集法忍之时,亦未成就之。至于集法智集类忍之时,唯成就一。至于集类智灭法忍之时,成就二。至于灭法智灭类忍之时,成就三。至于灭类智道法忍之时,成就四。至于道法智道类忍之时,成就五。又住于修道之位,而未得离欲界之染,及离欲退者,成就六。又全离欲,而色爱未尽,或先离欲而从道类智末起色尽之胜果道以前,唯成就顺下分尽遍知之一。又有色爱者从色爱永尽,又先离色者从起色尽道,至于未全离无色爱以前,成就顺下分尽与色爱尽之二。住于无学位者,唯成就一切结永尽之一。见大毗婆沙论百八十六,俱舍论二十一,顺正论五十八,瑜伽师地论五十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