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强立
亦作“彊立”。
(1).遇事能明辨不疑。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郑玄 注:“强立,临事不惑也。” 孔颖达 疏:“强立谓专强独立,不有疑滞。”
(2).引申为专断,自以为是。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攻其瑕而忘其坚,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美,强立而不返,终其身焉,其于爱憎取舍,若枘凿焉不相易也。”
(3).刚直;刚正。逸周书·官人:“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彊立而无私,曰有经者也。”北史·裴延儁传:“ 泽 本劲直,无所回避……妻亦至性强立,时人以为健妇夫半。”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方是时也,而天下之能忘其势而好恶不妄者鲜矣,能忘人之势而强立不苟者亦鲜矣。”
(4).以强大立足天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康有为 《行庆改会简要章程》二十:“中国今日大变新法,渐望强立,皆皇上舍身所致。”
(5).挺立;屹立。 清 金农 《宣城沈丈画松歌》:“何假 鳧氏 大火来煅成,直榦彊立焉能遭错折。”
《漢語大詞典》:观井(觀井)
相传为 彭祖 故事。 宋 苏轼 《代滕甫论西夏书》:“俗言 彭祖 观井,自係大木之上,以车轮覆井,而后敢观。”后用以比喻遇事谨慎小心。 清 钱谦益 《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诗:“共嗟梵志还家日,却笑 彭公 观井年。”
《國語辭典》:每事问(每事問)  拼音:měi shì wèn
对每件事情都详加研究。《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國語辭典》:敛缩(斂縮)  拼音:liàn suō
收敛、退缩。如:「他最近的言行举止敛缩了许多。」清。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菟葵》:「平时触手敛缩,形如花蕾,全体柔软,实为珊瑚虫之无骨骼者也。」
《漢語大詞典》:感遇诗(感遇詩)
对所遇事物抒发感慨的诗。 唐 陈子昂 有《感遇诗三十八首》。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晁以道 诗亦云:‘烦君一日慇懃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清 周亮工 《闻冯伯宗下第》诗:“还家强忍登堂泪,隔岭空传感遇诗。”
《漢語大詞典》:输机(輸機)
谓遇事不能决断,坐失机会。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说计》:“你是个妇人家,説这般输机话。”
《國語辭典》:倒运(倒運)  拼音:dǎo yùn
1.倒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打从帮閒的处馆的两项人见了他,也就做鬼脸,把『倒运』两字笑他。」《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
2.转运。明。沈德符《野获篇。卷一二。河漕》:「稍加脩葺,必可行舟,是在按求古迹,何处可避险,何处可陆运,何处可立仓倒运,何处可造舡装运,勿惮一劳,而失永利。」
3.把甲地的货物运往乙地出卖,再把乙地货物运回甲地出售的牟利行为。
《國語辭典》:倒霉  拼音:dǎo méi
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大约就是我这个倒霉的人,一卷铺盖害了铁爷许多好东西都毁掉了。」也作「倒煤」、「倒楣」。
《漢語大詞典》:龟缩头(龜縮頭)
比喻遇事畏缩,不敢出头;或深居简出,安分无求。 宋 胡维宗 《书言故事·水族》:“不强出头,曰缩头, 唐 诗:万事如今龟缩头。”亦省作“ 龟缩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胶扰劳生,徒足后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 茅盾 《脱险杂记》十九:“敌人到晚上照例是龟缩在据点内,不敢出来的。”
《國語辭典》:霉气(霉氣)  拼音:méi qì
1.霉烂的气味。如:「这棉被放久了,一打开就是一股霉气。」
2.坏运气。如:「一出手就不利,真霉气。」
《國語辭典》:祟书(祟書)  拼音:suì shū
旧俗记录某日得病为某鬼作祟的书。《醒世姻缘传》第三回:「一边叫人往真武庙陈道士家,借了一本祟书来到。查看三十日系灶神不乐,黄钱纸五张、茶酒、糕饼送至灶下吉。」
《國語辭典》:暴躁  拼音:bào zào
遇事急躁、鲁莽,不能控制感情。《儒林外史》第一回:「又想恐怕危老师说他暴躁,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也作「躁暴」。
《國語辭典》:不利市  拼音:bù lì shì
运气不好,做事不顺利。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我这光头不赌他罢,省的你叫不利市。」《儒林外史》第五○回:「施御史指著对高翰林道:『他才这两出戏点的就不利市!』」
《國語辭典》:倒楣  拼音:dǎo méi
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俗语倒楣之由》:「明季科举甚难,得取者门首竖旗杆一根,不中则撤去,谓之倒楣,今吴俗讥事不成者为倒楣,想即本此。」也作「倒煤」、「倒霉」。
《漢語大詞典》:痨剌(癆剌)
谓劳瘁而遇事乖剌不如意。 唐 皮日休 《九讽·遇谤》:“既何路以自辨兮,遂没齿而癆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