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铸陶(鑄陶)
语本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 尧 舜 者也。”谓造就,培育。后以“铸陶”指培养人才。 马其昶 《〈濂亭集〉序》:“ 曾文正公 以德行文学,铸陶天下,羣才辐輳,不专一长。”
《漢語大詞典》:模铸(模鑄)
用模子铸造。比喻陶冶,造就。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三章:“且 中国 人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
《漢語大詞典》:钧甄(鈞甄)
钓和甄。均为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就人才之所。 元 耶律楚材 《继崔子文韵》:“美玉詎容藏韞櫝,精金到底入钧甄。”
《漢語大詞典》:铄化(鑠化)
(1).熔化。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金石:“金入银者,甘锅鑠化。”
(2).比喻培养,造就。 胡汉民 《就土耳其革命告我军人》:“然彼亦不思 日 人所以尊敬王室者,正以其有君国一体之思想,从歷史上民族观念而来,非戎衣教武所能鑠化也。”
(3).比喻消化,领会。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要有好学深思者,必能知其同造于极,同为难至,而非可以浅尝鑠化也,有断然者也。”
《漢語大詞典》:监就(監就)
督促造就。魏书·乐志:“卫军将军、尚书右僕射臣 高肇 器度淹雅,神赏入微,徽讚大猷,声光海内,宜委之监就,以成皇代典謨之美。”
分類:督促造就
《漢語大詞典》:朽才
衰弱无能之才,不可造就之才。多用于诮人或自谦。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让官表》:“岂谓陛下特迃宸鉴,曲用朽才。” 柳青 《狠透铁》十:“老监察用手掌打击他的霜白脑袋,恨自己:‘你什么时候才学会完全按上级党的指示办事呢?朽才!’”
《國語辭典》:朽木不可雕  拼音:xiǔ mù bù kě diāo
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语出《论语。公冶长》。比喻资质低劣,不堪造就。如:「面对屡劝不听的学生,老师不禁大叹朽木不可雕也。」
《国语辞典》:可造之材  拼音:kě zào zhī cái
可供制造器物的木材。比喻值得栽培造就的人才。如:「他深具潜力,是一个可造之材。」也作「可造之才」。
《國語辭典》:淡水养殖(淡水養殖)  拼音:dàn shuǐ yǎng zhí
利用河川、湖泊、水库或抽取地下水的淡水水源,进行水产生物养殖的方式。
《國語辭典》:时势造英雄(時勢造英雄)  拼音:shí shì zào yīng xióng
时局动荡变幻,足以促成人才的崛起。《东欧女豪杰》第一回:「看官,古语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两句话谅来大家都是听惯的。」
《國語辭典》:孺子可教  拼音:rú zǐ kě jiào
语出《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后用以称赞可以造就的年轻人。《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恒娘曰:『孺子真可教也!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裤袜履,崭然一新,早过我。』朱曰:『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