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漢語大詞典》:逝波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高级汉语词典》:逝将
即誓将
《國語辭典》:逝川  拼音:shì chuān
逝去的流水。比喻逝去的时间事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唐。温庭筠 苏武庙诗:「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骈字类编》:东逝(东逝)
唐 李白 金陵三首 其三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唐 杜甫 破船 仰看西飞翼,下愧东逝流。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唐 许浑 广陵道中 城势已坡陀,城边东逝波。
《國語辭典》:长逝(長逝)  拼音:cháng shì
1.一去不返。比喻死亡。《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2.远去。《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漢語大詞典》:叹逝(歎逝)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李绅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愴而作也。”
分類:感叹岁月
《漢語大詞典》:感逝
感念往昔。 北魏 高允 《徵士颂序》:“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 唐 白居易 《忆微之伤仲远》诗:“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
分類:感念往昔
《國語辭典》:伤逝(傷逝)  拼音:shāng shì
1.感念死去的人。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孙子荆之伤逝,怨起秋风。」唐。司空图注悯征赋述〉:「破琴伤逝,无复知音。」
2.为死亡感到哀伤。明。李贽《焚书。卷四。伤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
《漢語大詞典》:川逝
河水流逝。喻时光消逝。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国 魏 应玚 《西狩赋》:“时霜凄而淹埜,寒风肃而川逝。”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齐通塞於一涂、付荣辱於自然者,岂怀悒闷於知希,兴永叹於川逝乎?”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秋风北原,日没川逝。”
《漢語大詞典》:远逝(遠逝)
远行;远去。《楚辞·离骚》:“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后汉书·苏竟传:“昔 智果 见 智伯 穷兵必亡,故变名远逝。”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此人如俊鶻,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
《漢語大詞典》:先逝
(1).先行。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王师首路,威风先逝。” 吕延济 注:“逝,往也。”
(2).先逝世。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此驩之人,孰先殞越?何寤夫子,果乃先逝!”
分類:先行逝世
《國語辭典》:永逝  拼音:yǒng shì
永远别离,即死亡。《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漢語大詞典》:鸟逝(鳥逝)
如鸟飞逝。形容很快消失。宋书·恩倖传·徐爰:“今当使小戍制其始寇,大镇赴其入镜,一被毒手,便自吹韲鸟逝矣。”
《骈字类编》:一逝
管子: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气。云笈七签:游魂不顾,反一逝洞群魔。神公摄游,飘飘练素华。萧子范伤往赋:魂一逝而莫追,夕有长而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