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识宿命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通之一。知宿世生死之通力也。
识塞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乘观)
圆通忏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观音忏法之别名。此法以观音为道场之主,故名观音忏法,复称观音为圆通大士,故名圆通忏法。
【佛学常见辞汇】
观音忏法的别名,因观音的别名就是圆通大士。
变化通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通)
【三藏法数】
谓佛、菩萨以神通力,则能种种变现,乃至现诸身相,或胜或劣;现诸国土,或净或秽等,是名变化通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显必圆通成佛心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宋北辽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集。本是一卷,后人分之。宣政殿学士陈觉序之云:文成一卷,理尽万途,会四教总归于圆宗,收五密咸入于独部。盖此书于显教阐扬贤首宗四法界之理,于密教则独明持准提神咒之种种行法,而广赞之。
郁头为女失五通
【佛学大辞典】
(传说)智度论十七曰:「如郁陀罗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飞到王宫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国法,接足而礼。夫人手触,即失神通。从王求车,乘驾而出,还其本处。」
心通
【佛学常见辞汇】
即宗通,远离一切言说文字妄想,悟證自己本性叫做心通。
不通忏悔
【佛学常见辞汇】
不能够忏悔。
神足通
【佛学常见辞汇】
五通之一,又名神境智證通,或心如意通,即身如其意,随念即至,可在一想念间,十方无量国土都能同时一一到达,变化无穷。佛十大弟子中,目犍连就是得了这种圆满的神通而号称为神通第一。
【三藏法数】
(亦名如意通),神足通者,谓随意变现,飞行自在,一切所为,无有障碍也。
报通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神通之一。
【三藏法数】
谓鬼神先知,诸天变化,中阴了生,神龙隐变,是名报通。(中阴了生者,谓人死之后,未曾托生,于中阴中,即能了知托生之处也。)
发通
【佛学常见辞汇】
开发神通。
圆通
【佛学常见辞汇】
道理圆融而无碍。
【俗语佛源】
智慧神通,圆融无碍,称为「圆通」。据《三藏法数》解释:「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證之圣境也。」《楞严经》中介绍了二十五位大士「一门深入」、各證「圆通」之事,至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为止。因此,观世音菩萨又称「圆通大士」。如宋·沈辽《奉赠行师参慎禅师》诗:「观音二十五圆通,止在禅师一指中。」俗语中用以指通达事理,处世灵活。如《梁书·处士传·陶弘景》:「弘景为人,圆通谨慎。」也指圆滑世故,含贬义。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抚台是个极圆通的人,虽然疑心他,却不肯去盘问他。」(李明权)
圆通大士
【佛学常见辞汇】
观音的别名。
通明观
【佛学次第统编】
通者从初修习,即通观息、色、心三事。若观息时,即通照色心。若观色乃至心,亦如是也。明者此法明净,能开心眼,无诸闇蔽也。观一达三,彻见无碍,故名通明。又善修此禅,必发六通三明,故名通明。
一、云何修习?行者从初安心,即观息色心三事,俱无分别。
一、云何观息?谓摄心静坐,调和气息一心谛观,想息遍身出入。若慧心明利,即觉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来无所经由,去无所履涉。虽复明觉息入出遍身,如空中风,性无所有。是则略说观息如相。
二、次观色如,既知息依于身,离身无息,即应谛观身色,本自不有,皆是先世妄想因缘招感。今世四大造色,围虚空故。假名为身,一心谛观头等六分三十六物,及四大四微,一一非身,四微四大,亦各非实,尚自不有,何能生六分之身三十六物?尔时无身色可得,心无分别,即达色如。
三、次观心如,当知由有心故,则有身色去来动静,若无此心,谁分别色?色因谁生?谛观此心,藉缘而有,生灭迅速,不见住处,亦无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即达心如。
复次若观息时,既不得息,即达色心空寂,何以故?三法不相离故。若不得色心三事,即不得一切法。所以者何?由此三事和合,能生一切阴入界,众苦烦恼,善恶行业,往来五道,流转不息。若了三事无生,则一切法本来空寂。是则略说初心修习之相。
二、其證入相,亦有欲定、未到地定、四禅、四空,种种支林功德。而与根本诸禅,其相永殊。若二乘人,于一一禅中,皆能获得不坏解脱、无碍解脱、三明、六通,故名为通明观。若大士住此一一禅时,即得无碍大陀罗尼也。今亦一往约次第门,较逾十六特胜而已。
通说
【佛学次第统编】
佛云:「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佛云:「念行大慈,安立众生。」
佛云:「谦恭慈仁,安慰众人。」
佛云:「敬上念下,矜恤孤贫。」
方等经云:「长幼后先,相事以礼。」
佛云:「当同利与下同欢。」
佛云:「护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皆欲令解脱勤苦,富乐安隐。念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视之护之,如母亲护赤子,一切平等,无有异意。」
佛云:「为一切众生求安乐故,为灭一切众生诸忧苦恼满其愿故。」
佛云:「以无嫉妒合聚众人,以功德归于一切人。」
佛云:「见他德行不能称赞,以恶心瞋心隐藏他善者,犯重垢罪。」
未曾有经云:「施食施法,有何功德?」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财物,济一世之乏,增益系缚,设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大丈夫论云:「财施者除众生身苦,法施者除众生心苦,财施者为其作无尽财,法施者为能作无尽智,财施者为得身乐,法施者为得心乐,财施者为愚人所乐,法施者为智者所乐。」
佛云:「彼不善者,为贤致谤,是故佛律黜夫恶者,譬如苗中生草,不去害禾。」
佛云:「见有众生应诃责者,应折伏者,应罚黜者,以染污心不诃责,若诃责不折伏,若折伏不罚黜,是名为犯众多罪。」
佛云:「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