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畅通(暢通)  拼音:chàng tōng
毫无阻碍,顺畅通达。如:「本公司各部门的人事管道十分畅通。」
《國語辭典》:红绿灯(紅綠燈)  拼音:hóng lǜ dēng
设于十字路口的交通指挥灯。红灯停,绿灯行,以便于管理交通,维护安全。
《國語辭典》:打千  拼音:dǎ qiān
旧时男子向人请安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身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朴斋叫声『三老爷』,侧行而前,叩首打千。三公子颔首而已。」也作「打扦」、「打佥」、「打千儿」。
《國語辭典》:单线(單線)  拼音:dān xiàn
1.单独的一条线。
2.仅有一组轨道的铁路或是单向的道路,不能供相对方向的车辆同时通行。如:「单线通车」。
《漢語大詞典》:路凭(路憑)
通行的凭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恐圣兵到此,以执旗之人疑为奸细,不肯轻信,必先发给路凭一张,盖用佐将印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旅鬼索路凭归费:“我久客思归,而苦无路凭,恒为关津吏所留阻。”
分類:通行凭证
《國語辭典》:圮地  拼音:pǐ dì
险阻难行的地方。《孙子。九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
《漢語大詞典》:普尔钱(普爾錢)
清 代 新疆 、 西藏 地区通行的钱币。 乾隆 时在 阿克苏 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 嘉庆 以后所铸,仍多用 乾隆 字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西域赤铜普尔钱,一当内地之五。”参阅《清文献通考·钱币五》《清续文献通考·钱币一》
《漢語大詞典》:江禁
谓江上封锁,禁止通行。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 毛国英 ﹞尝经 岳侯 驻兵之地, 江 禁方严, 国英 投诗云:‘铁锁沉沉截碧江,风旗猎猎驻危檣。 禹门 纵使高千尺,放过蛟龙也不妨。’侯曰:‘诗人也。’委舟以渡之。”
《國語辭典》:语体文(語體文)  拼音:yǔ tǐ wén
用词、语法等各方面接近口头语言的书面语。也称为「白话文」。
《國語辭典》:四海承风(四海承風)  拼音:sì hǎi chéng fēng
政令教化遍行天下。《孔子家语。卷二。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
《漢語大詞典》:苏州码子
1.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國語辭典》:通行證  拼音:tōng xíng zhèng
1.准许在管制区通行的凭證。
2.准许在同一系统下各机关、单位通行的凭證。
《国语辞典》:路路不通  拼音:lù lù bù tōng
1.所有的路都中断,无法通行。如:「洪水泛滥,小镇陷入路路不通的窘境。」
2.比喻四处碰壁。如:「他平日待人苛刻,一旦发生困难,便求助无门,路路不通!」
《国语辞典》:水断陆绝(水断陆绝)  拼音:shuǐ duàn lù jué
水路陆路均受阻隔,无法通行。宋。王令〈再上邵不疑书〉:「穷南之珠,极西之玉,山海之象犀,蜀里之锦,楚南荆北之材,天下之殊也,然皆水断陆绝。」
《国语辞典》:交通规则(交通规则)  拼音:jiāo tōng guī zé
泛指道路交通的管理法规与措施,以维护交通安全或便利交通行政之管理,多由政府明令制定。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