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行不通  拼音:xíng bù tōng
道路无法通行。比喻事情不能进行或无法成功。如:「这办法,只怕行不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韩生也自想有些行不通,再击竹筴与玉英商量。」
《國語辭典》:简体字(簡體字)  拼音:jiǎn tǐ zì
笔画较正体字简单的异体字。如「辞」为「辞」的简体字,「体」为「体」的简体字等等。也称为「简化字」、「简字」。
《国语辞典》:障碍物(障碍物)  拼音:zhàng ài wù
1.妨碍通行的物品、设施。如:「路口有断木障碍物,不能通行。」
2.比喻阻碍进步的事物。如:「顽固陈旧的思想是妨碍成长的障碍物。」
《漢語大詞典》:跸止(蹕止)
谓古代帝王驻跸时,禁止行人通行以警戒。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
《國語辭典》:贝币(貝幣)  拼音:bèi bì
古时以贝壳为货币,故称。在亚洲、美洲及非洲各地曾广泛使用。
《漢語大詞典》:车轶(車軼)
(1).车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战国策·齐策三:“ 田瞀 曰:‘车軼之所能至,请掩足下之短者,诵足下之长;千乘之君与万乘之相,其欲有君也。’” 高诱 注:“軼,途辙之道也。” 鲍彪 注:“軼,辙同,车迹也。”《韩诗外传》卷二:“ 接舆 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辞而去。妻从市而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軼何其深也?’”
(2).指车子通行的路。庄子·天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軼,则必不胜任矣。” 陆德明 释文:“軼,音辙。” 郭庆藩 集释:“案释文軼音辙,是也。辙,车辙也。古辙字通作軼。”
《國語辭典》:畅通(暢通)  拼音:chàng tōng
毫无阻碍,顺畅通达。如:「本公司各部门的人事管道十分畅通。」
《國語辭典》:红绿灯(紅綠燈)  拼音:hóng lǜ dēng
设于十字路口的交通指挥灯。红灯停,绿灯行,以便于管理交通,维护安全。
《國語辭典》:打千  拼音:dǎ qiān
旧时男子向人请安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身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朴斋叫声『三老爷』,侧行而前,叩首打千。三公子颔首而已。」也作「打扦」、「打佥」、「打千儿」。
《國語辭典》:单线(單線)  拼音:dān xiàn
1.单独的一条线。
2.仅有一组轨道的铁路或是单向的道路,不能供相对方向的车辆同时通行。如:「单线通车」。
《漢語大詞典》:路凭(路憑)
通行的凭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恐圣兵到此,以执旗之人疑为奸细,不肯轻信,必先发给路凭一张,盖用佐将印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旅鬼索路凭归费:“我久客思归,而苦无路凭,恒为关津吏所留阻。”
分類:通行凭证
《國語辭典》:圮地  拼音:pǐ dì
险阻难行的地方。《孙子。九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
《漢語大詞典》:普尔钱(普爾錢)
清 代 新疆 、 西藏 地区通行的钱币。 乾隆 时在 阿克苏 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 嘉庆 以后所铸,仍多用 乾隆 字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西域赤铜普尔钱,一当内地之五。”参阅《清文献通考·钱币五》《清续文献通考·钱币一》
《漢語大詞典》:江禁
谓江上封锁,禁止通行。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 毛国英 ﹞尝经 岳侯 驻兵之地, 江 禁方严, 国英 投诗云:‘铁锁沉沉截碧江,风旗猎猎驻危檣。 禹门 纵使高千尺,放过蛟龙也不妨。’侯曰:‘诗人也。’委舟以渡之。”
《國語辭典》:语体文(語體文)  拼音:yǔ tǐ wén
用词、语法等各方面接近口头语言的书面语。也称为「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