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经》卷三〈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238~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
《山海经·山经》卷五〈中山经·中次六经·夸父山〉~39~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列子·汤问》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简释
夸父逐日:多指事业未竟或不自量力,亦用于歌颂勇敢奋斗精神。唐柳宗元《行路难三首》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邓林:喻树林。拄杖。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八:“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例句
饮流夸父毙长途,如见当中印王字。 僧鸾 苦热行
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元稹 谕宝二首
北走摧邓林,东去落扶桑。 吕温 风咏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张说 喜度岭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杜光庭 怀古今
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须臾力尽道渴死,孤鼠蜂蚁争噬吞。 柳宗元 行路难三首之一
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 皎然 效古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韩愈 海水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韩愈 双鸟诗
《漢語大詞典》:追风逐日(追風逐日)
同“ 追风逐电 ”。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励衔策而追风逐日,加剪拂则絶电奔星。”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漢語大詞典》:邓林(鄧林)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