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逃遁  拼音:táo dùn
逃离。《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刘仁恭为失却单可及,仰天大哭,自放火将军营烧了,一夜逃遁。」《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三月,黄巢军败食尽,待为逃遁计。」
《漢語大詞典》:违世(違世)
(1).去世。左传·文公六年:“ 秦穆 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哀策文》:“哲王违世,克播遗尘。”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先王违世,兄为人子,初不临丧,可乎?”
(2).避开尘世。子华子·神气:“吾闻之:太上违世,其次违地,其次违人。”亦指逃避世事而隐居。 宋 曾巩 《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侍郎家 梁 自祖 琮 ,违世恬幽树儒术。” 元 范梈 《送吴真人持招宁亲》诗:“千骑万骑中,孰是违世儔。”
《國語辭典》:逃罪  拼音:táo zuì
逃避罪行。如:「我们一旦做错事,就应该勇于面对现实,不可因害怕而逃罪。」
《國語辭典》:逃难(逃難)  拼音:táo nàn
为躲避灾难而逃往别处。《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在书房里听得外面闹烘烘的,知道他表兄去打听了回来,要想逃难,心中只是暗笑,说不得出来探望探望。」
《國語辭典》:逃死  拼音:táo sǐ
逃避死亡而出奔于他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
《漢語大詞典》:逋诛(逋誅)
逃避诛罚。陈书·衡阳献王昌传:“ 王琳 逆命,逋诛岁久。” 宋 岳飞 《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贼 豫 逋诛,尚穴中土。” 清 王芑孙 《秋怀诗》:“ 卢循 就款终为贼, 徐福 逋诛肯作仙。”
分類:逃避诛罚
《漢語大詞典》:避炎
逃避暑热。 清 李调元 《避炎》诗:“避炎如避寇,逐北尽投林。”
《國語辭典》:遁藏  拼音:dùn cáng
逃匿。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
《漢語大詞典》:逃户
古代为逃避赋役,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魏书·食货志:“先是,禁网疏阔,民多逃隐。 天兴 中,詔採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后诸逃户占为细茧罗穀者甚众。”新唐书·食货志一:“监察御史 宇文融 献策:括籍外羡田、逃户,自占者给復五年。”宋史·食货志二:“逃户别立籍,令本府招诱归业。” 清 邵廷采 《田赋略》:“ 唐 之分崩离析也,由 宇文融 括羡田、逃户始也。”
《國語辭典》:逃刑  拼音:táo xíng
逃避刑罚。《左传。襄公三年》:「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
分類:逃避刑罚
《國語辭典》:辟世  拼音:bì shì
隐居不出。《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也作「避世」。
《漢語大詞典》:避时(避時)
谓逃避时世。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分類:逃避时世
《漢語大詞典》:逋赋(逋賦)
(1).未交的赋税。汉书·武帝纪:“行所巡至, 博 、 奉高 、 蛇丘 、 歷城 、 梁父 ,民田租、逋赋贷,已除。” 颜师古 注:“逋赋,未出赋者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赋税》:“ 周世宗 尝患赋税之不均,詔长吏重定。 潁州 刺史 王祚 躬行部县,均其轻重,补流民逋赋以万数,增其旧籍。”清史稿·宣宗纪二:“八月甲子,以皇太后六旬万寿,普免各省逋赋。”
(2).指逃避赋税。明史·张居正传:“ 居正 以 江 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榜笞与逋赋等。”
分類:逃避赋税
《國語辭典》:影占  拼音:yǐng zhàn
遮蔽、掩护。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向他州寻远亲,往乡中投近邻,向山中影占身。」《水浒传》第六回:「这两个那里似个出家人,只是绿林中强贼一般,把这出家影占身体。」
《漢語大詞典》:避罪
(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汉书·董仲舒传》:“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
(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孙子·地形:“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国之宝也。” 何延锡 注:“退岂避罪也,见其蹙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 宋 苏轼 《杂纂》:“去亲戚家避罪--怕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