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游勇  拼音:yóu yǒng
勇,地方临时招募的士兵。游勇指无编制的散兵。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今海内新遭发捻之祸,元气已极敝矣,无业之游民,失职之游勇,伏戎于莽,纷纷皆是。」
《漢語大詞典》:逋残(逋殘)
(1).指逃散的残敌。魏书·世祖纪上:“是以旰食忘寝,抵掌扼腕,期在扫清逋残,寧济万宇。”
(2).指逃散馀留的百姓。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高丽 灭,率众保 挹娄 之 东牟山 ……筑城郭以居, 高丽 逋残稍归之。”
《漢語大詞典》:炸群
指动物受惊各自离群逃散。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八:“特别是雨天,散放的驯鹿,是容易炸群的。”
《国语辞典》:炸狱(炸狱)  拼音:zhà yù
囚犯群起破狱逃散。
《国语辞典》:不击自走(不击自走)  拼音:bù jí zì zǒu
未经交战即各自逃散。《薛仁贵征辽事略》:「连飞二矢,射番辽将延寿、延广,一戟戳杀延清,辽兵不击而自走。」
分类:交战逃散
《漢語大詞典》:愤溃(憤潰)
愤然逃散。《韩诗外传》卷六:“比周愤溃以离上,倾覆灭亡可立而待。”
分類:逃散
《國語辭典》:东躲西跑(東躲西跑)  拼音:dōng duǒ xī pǎo
四处逃跑、躲避。形容害怕至极,避之唯恐不及。《隋唐演义》第五回:「前时这干强徒,倚著人多,把一个唐公与这些家逼来逼去,甚是威风。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也作「东躲西逃」。
《漢語大詞典》:迁冗(遷冗)
迁徙逃散。 宋 丁谓 《大蒐赋》:“麋鹿狼狈以投林,狐狸踉蹌而迁冗。”
分類:迁徙逃散
《國語辭典》:如鸟兽散(如鳥獸散)  拼音:rú niǎo shòu sàn
像受惊吓的鸟兽四处飞散。语本《汉书。卷五四。李广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比喻溃败逃散或各自分散离开。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粤兵素弱,见之即溃,如鸟兽散。」《九命奇冤》第一二回:「当下饮酒已毕,各强徒如鸟兽散。」
分類:溃败逃散
《漢語大詞典》:麇窜(麇竄)
亦作“麏窜”。 形容惊慌逃散。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吴烈女:“ 康熙 十三年, 耿精忠 伪总兵 徐尚朝 陷 处州 ,游兵至 永康 ,邑人麏窜。”
分類:惊慌逃散
《漢語大詞典》:溃兵游勇(潰兵游勇)
指逃散的士兵。 李昌 《回忆民先队》七:“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 日 情绪。”
分類:逃散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