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追逐  拼音:zhuī zhú
1.从后追赶。《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已过此两日矣,您追逐不及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道元是夜梦见神将手持铁鞭来追逐,道元惊惶奔走。」
2.竞争、角逐。《宋史。卷二六四。薛居正传》:「与京师少年追逐,角抵蹴鞠,纵酒不谨。」
《漢語大詞典》:追奔
(1).亦作“ 追犇 ”。追击逃敌。后汉书·陈俊传:“追奔二十餘里,斩其渠帅而还。” 隋炀帝 《白马篇》:“转鬭平华地,追犇扫 鬼方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师无不一当百,追奔四十里。”
(2).指追兵。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委以饵贼,而击其追奔。”
(3).犹追赶;追逐奔跑。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奇女杀贼:“夫妇追奔数里,哀号乞女,骑弗许。” 叶剑英 《访问千里马的国家》:“青年人更是热情奔放,每到一个地方,他们总是跳跃着,追奔着,向我们欢呼、挥手,久久不去。”
《國語辭典》:赶逐(趕逐)  拼音:gǎn zhú
追赶驱离。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因每顿吃一斗米的饭,大主人家养活不过,将我赶逐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个野兽恰像有人赶逐他的,窜伏亭下,敛足瞑目,有若待罪一般。」
分類:驱逐追赶
《國語辭典》:赶趁(趕趁)  拼音:gǎn chèn
1.为生计奔走张罗,多指赶场以卖艺、做生意等维持生计。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酒楼》:「又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谓之『赶趁』。」《后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两旁许多赶趁的人,将各种货物也有开铺面的,也有杂堆在地下的。」
2.赶做。如:「为了贴补家计,她每天忙著赶趁家庭手工副业。」《水浒传》第四回:「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3.追赶、奔走。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好运,好运,卑田院里赶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你这两日脚步儿勤,赶趁得频,一定是计挂著间壁那个人,我这猜如何?」
4.利用时机赶紧去作。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元符二年》:「别无擘画,只是赶趁催督将士向前入贼境,不度事势难易,地里远近,兵马彊弱,堪用与不堪用。」
5.旧时指妓女到酒楼唱歌陪酒。《醒世恒言。卷三》:「又有个家道凋零,养他不活,苦守不过,依旧出来赶趁。这谓之不了的从良。」
《漢語大詞典》:追趁
追赶。 宋 文同 《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诗:“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趂。”
分類:追赶
《國語辭典》:随趁(隨趁)  拼音:suí chèn
1.追随、跟从。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臣教子房散了楚军,周勃领著汉兵。臣教郦商引铁骑八方四面相随趁。」明。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我伏事别人,与他传消递息,随趁也得些快活。」
2.相伴、共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但行处有八个字相随趁,是那斧镰绳担,琴剑书文。」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我收了这珠翠衣锦绣裙,怕待饰蛾眉绿鬓。和他那破襕衫怎生随趁?」
《國語辭典》:厮赶(廝趕)  拼音:sī gǎn
结伴而行,忙著赶路。《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两个厮赶著一路,正行,行不到二三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水浒传》第六回:「二人厮赶著行了一夜。天色微明,两个远远地望见一簇人家,看来是个村镇。」
分類:追赶追逐
《漢語大詞典》:追遣
犹追赶。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三十年堕落尘缘,忙追遣 月明和尚 ……毕罢了爱欲贪嗔,同共到 灵山 会上。”
分類:追赶
《漢語大詞典》:赴追
追赶。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绣 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分類:追赶
《漢語大詞典》:趁走
驰逐;追赶。 唐 白居易 《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宋 王令 《龙兴双树》诗:“春城花草穷朱殷,俗儿趁走脚欲穿。”
分類:驰逐追赶
《漢語大詞典》:逐趁
追赶。例如:急逐趁之。——《聊斋志异·促织
分類:追赶
《漢語大詞典》:追跟
追赶。
分類:追赶
《漢語大詞典》:跟赶(跟趕)
追赶。 元 王仲文《王祥卧冰》:“我今跟赶家兄去,急急登程休停住,迟又恐成差误。”
分類:追赶
《漢語大詞典》:逼趁
犹追赶。 清 蒲松龄 《采莲曲》:“返棹孤舟漾碧丛,少年逼趁半塘中。”
分類:追赶
《漢語大詞典》:追还(追還)
(1).追赶使返回。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歷收其家,遣吏追还。”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追还徙人,蠲除禁錮。” 宋 苏轼 《论时政状》:“实望陛下旬日之间,涣发德音,洗荡乖僻,追还使者,而罢条例司。”
(2).追索而归还。宋书·孝义传·郭世道:“尝与人共於 山阴 市货物,误得一千钱,当时不觉,分背方悟。请其伴求以此钱追还本主,伴大笑不答。 世道 以己钱充数送还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甚者又谓 文渊阁 印亦为司礼监所夺,请追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这五百两定银,他情愿不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