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迹门十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三、四谛之境,四、二谛之境,五、三谛之境,六、一谛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之故,智亦随妙,函盖相应,不可思议也。经曰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是也。(三)行妙,行即所修之行。妙智导行,故亦随而妙不可思议也。经云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是也。(四)位妙,位即诸行所历之位次,十住乃至十地是也。以行妙之故,所證之位,亦妙不可思议。经云:乘是实乘游于四方是也。(五)三法妙,三法即真性观照资成之三法。真理是理观,照是慧,资成是定,此三法是为佛之所證,妙不可思议也。(六)感应妙,感谓众生,应即佛。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于众水。是妙不可思议也。经曰: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也。(七)神通妙,如来无谋之应,称适于善权方便机宜变现自在,是妙不可思议也。经曰: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是也。(八)说法妙,说大小乘偏圆之法,使众生咸悟入佛之知见,是妙不可思议也。经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是也。(九)眷属妙,佛出世,则十方诸大菩萨,皆来赞辅,或以神通而来生者有之,或以宿愿而来生者有之,或以应现而来生者有之,皆名为眷属,俱妙不可思议也。(十)利益妙,佛说法,一切众生咸开悟本性,得入于佛知见,犹如时雨普洽,大地蒙益,是妙不可思议也。说见玄义二之二。
本迹相摄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十不二门)。于迹中开因而合果,合习果报果为三法妙也。于本中合因而开果,开习果,出报果,明本国土妙也。又于迹中,委悉明境智行位,于本通为因妙。次为果妙,是迹中之三法,即三轨妙也。感应神通,说法眷属,与本迹相同。本开涅槃寿命二妙者,释迦佛在法华虽未入灭。而久远诸佛迦叶灯明佛等。皆于法华入灭。以此义推之。本佛必是净土之净机,又往事已成,故开出涅槃等妙也。迹中无此二义者,以释迦虽倡言入灭。而未入灭也。最后之利益妙,彼此相同。见玄义七。
心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心在内而迹现于外也。楞严经八曰:「六天形虽不动心迹尚交。」
牛迹
【佛学大辞典】
(杂语)牛行之迹也。谓佛为牛王,佛之教法为牛迹。维摩经弟子品曰:「无以大海内于牛迹。」
牛迹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弟子憍梵波提之译名。法华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呞,无量寿称牛王,增一云牛迹。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馀报未夷,唼唼常嚼,时人称为牛呞。」增一阿含三曰:「乐居天上,不处人中,所谓牛迹比丘是也。」宝物集三曰:「罗汉尽诸漏,留牛迹名称。」梵Gava%mpati’。
化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教迹同。佛教化众生之遗迹也。行事钞中一曰:「馀经汎明化迹,通显因果。」资持记中一之二曰:「化迹谓往昔因缘。」
【佛学常见辞汇】
佛陀教化众生的遗迹。
本地垂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本迹条。
本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众生。其实身为本地,分身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为本地。所现之末谓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下,台家立本高迹下,本下迹高,本迹俱高,本迹俱下之四句而分别之(见本高迹下条),如初地之菩萨,现二地之身,或示八相成道之相者,本下迹高也。如佛由佛之法身垂化身,观音菩萨现三十三身者,本高迹下也。但以本高迹下为通途。维摩经序曰:「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观音玄义上曰:「上地为真为本,下地为应为迹。」
【三藏法数】
本,犹根本;迹,犹足迹。譬人所居之处,则有行往之迹。今观世音不动本际,而能实智益物;普门曲垂迹化,而能权智益物。观音既是过去正法明佛,其本已高,所作权、实之迹则妙。故以本迹次权实而明之也。
本迹二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馀年诸经之说法,三乘法为方便,一乘法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之身,生于王宫,成道于伽耶,以至于今,此佛身非我之实身,为我久远实成之法身,为济度众生,一时垂迹,现伽耶成道之应身而已(寿量品之正说),佛自己之身上开迹显本也。然由斯开迹显本上观之,则法华以前至法华上开权显实之说法,悉为垂迹身之垂迹说。故后半谓为本门法华。此本迹之义,为佛身上真应二身或法应二身之关系,故此义虽瀰满于法华已前之诸大乘经,然是惟对于大乘菩萨之说,未对于二乘凡夫而明之,对于二乘凡夫,且就释迦之身而开说證明之者,惟本门法华之所说耳。再如菩萨之授记作佛,尔前之诸经虽不少,然声闻之授记,则以迹门法华为根本。
本高迹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论本迹高下,立四句:一本高迹下,二本下迹高,三本迹俱高,四本迹俱下。本高迹下者,如佛现菩萨之身也,本下迹高者,如菩萨现佛身也。本迹俱高如佛现佛身也。本迹俱下者,如初地之菩萨现初地之相也。故如自佛现神者,即谓为本高迹下。以佛对于神为上位也。见法华玄义释签十五。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證之教,即秘密平等教也。为于此中诸为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义,随彼力能皆向法身之理,即同彼佛,故云不空也。如上诸菩萨说真言,各欲引摄同类行者,若有修行,即同于我。今法佛自说明妃真言,若有修行者,即从虚空眼(佛名之异名),而生法身,如我无异也。见大日经疏十。
见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迹者道也。与言见道同。【又】(譬喻)十牛之一。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金刚力士哀恋不息,帝释慰止之。
佛迹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之足迹也。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之古迹也,又佛之足迹也。(参见:佛足石)
佛足石
【佛学大辞典】
(物名)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于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曰:「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馀六寸矣。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入寂灭顾摩揭陀也。」义楚六帖一曰:「西域记云:佛在摩揭陀国波吒离城,石上印留足迹记。奘法师亲礼圣迹,自印将来。今在坊州玉华山,镌碑记之。其佛足下五足指端有卐字文,相次各有如眼,又指间各有网鞔中心上下有通身文,大指下有宝剑,又第二指下有双鱼王文,次指下有宝花瓶文,次傍有螺王文,脚心下有千辐轮文,下有象牙文,上有月王文,跟有梵王顶相文。」西域记三鸟伏那国曰:「阿波罗逻龙泉西南三十馀里,水北岸大磐石上有如来足所履迹,随人福力量有短长。是如来伏此龙已,留迹而去。后人于上积石为室,遐迩相趋花香供养。」同一屈支国曰:「东昭怙釐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馀,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馀六寸矣,每有斋日照烛光明。」观佛三昧海经一曰:「如来足下平满不容一毛,足下千辐轮相,毂辋具足,鱼鳞相次,金刚杵相者,足跟亦有梵王顶相,众蠡不异。」同六曰:「佛灭度后,造好形像,令身相足,亦造无量化佛,色像通身光,及画佛迹。(中略)此人除却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事迹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古人经历之事实踪迹也。四教仪集注上曰:「垂化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