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无迹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史氏。朔方人。大中九年。迹十三岁。乃捐俗。依白草院法空大师落发。咸通三年。获进戒于京师之西明寺。既工讲贯。复善琴书。先是恒夫唐公。尝镇朔方。至是待以家僧。为请于两街功德使。隶名西明寺。会诏迎真身于凤翔法门寺。右军副使张思广奏迹充赞导。时上躬御法筵。大悦。宣赉稠厚。光启中。归乡里。以所传于京师。佛顶炽盛光降吉祥道场法。为府帅韩公。结坛脩设。感致瑞应尤多。晋景福中。韩公奏请。住持广福寺。塞垣之求受菩萨戒者。日填拥。梁贞明二年。中书令韩洙奏。署号曰鸿远。同光三年。四月一日。坐逝于丈室。貌如生。观者叹异。中令命布漆以奉。军府从事薛昭。纪其事于碑。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无迹。姓史氏。朔方人也。当宣宗御宇佛法中兴。大中九年年正十三决志舍家。投白草院法空大师为弟子。操执密缜拂攘嚣尘。咸通三年用宾于京室。得戒度于西明寺矣。凡于百艺悉愿游焉。慕定林威能画戴安道能琴。我则讲贯之馀兼而综习。先是唐恒夫尝作镇朔方。后于辇下相遇。以家僧之礼待焉。盖知言行相高复能唱导。闻恒夫白两街功德使。请隶西明寺。旋属懿宗皇帝于凤翔法门寺迎真身。右宣副使张思广。奏迹充乎赞导。悦怿上心宣赉稠厚。光启中传授佛顶炽盛光降诸星宿吉祥道场法归本府。府帅韩公闻其堪消分野之灾。乃于鞠场。结坛修饰。而多感应。景福中太尉韩公创修广福寺。奏迹住持。皆以律范绳之。塞垣閒求戒者必请为力生焉。梁乾化丙子岁中书令韩公洙。奏署师号曰鸿远欤。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岁四月一日坐终于丈室。筋骨如生风神若在。蕃汉之人观礼称叹曰。昔至德中当府龙兴寺有高士辩才坐亡。遂漆布之。乾宁元年府帅举奏。敕谥曰能觉。今迹师可不异时而同事哉。中书令韩公命工布漆焉。庄宗朝军府从事薛昭纪为碑颂德云。 后唐明州国宁寺𧦬光传 释𧦬光。字登封。姓吴氏。永嘉人也。唐史官左庶子兢之裔孙也。幼舍家于陶山寺剃度。居必介然不与常人交杂。好自标遇慢易缁流。多作古调诗。苦僻寡味。得句时有得色。长于草隶。闻陆希声谪宦于豫章。光往谒之。陆恬静而傲气居于舟中。凡多回投刺且不之许接。一日设方计干谒。与语数四。苦祈其草法。而授其五指拨镫诀。光书体当见酋健。转腕回笔非常所知。乃西上昭宗诏对御榻前书。赐紫方袍。后谒华帅韩建。荐号曰广利。自华下归故乡。谒武肃王钱氏。以客礼延之。而性畔岸弗惬王情。乃归甬东终焉。有文集知音者所贵。出笔法弟子从瑰。温州僧正智琮。皆得墨诀。有朝贤赠歌诗。吴内翰融罗江东隐等五十家仅成一集。时四明太守仰诠素重光高蹈。躬为丧主理命令葬。后三年准西域焚之发棺俨若生相。髭发爪皆长。茶毗收舍利起小塔焉。则后唐长兴中也。
杨迹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青神人。少有文名,尝谒黄庭坚论学术。王安石以新经取士,迹以不愿强束缚而进身,遂弃科举。
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阿质达霰译。为秽迹金刚之印法。载符四十六,以灭种种之苦难。而以急急如律令为咒语,不说馀咒。符似抱朴子中入山之符。是明为伪经也。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文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阿质达霰译。如来临涅槃时,自左心以秽迹金刚化现,说秽迹金刚大圆满陀罗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之恼乱佛法者。
权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自久远实成之本地所现之权化垂迹身。八相成道之释迦如来是也。对实而云权,对本而云迹。玄义十上曰:「拂之以权迹,显之以实本。」
二门──迹本二门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释签)
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门,皆能通至实相也。然此二门,惟法华一经明之。盖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皆不思议,故称为妙。诸经但论释迦近得成佛之迹,而不言久远已成之本;则显法华已今当说,最为第一,故得为经中王也。(实相者,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中道真实之妙理也,已今当说者。般若之前,皆为已说,无量义经为今说,涅槃经为当说。)
〔一、迹门〕,法华经中前十四品,名为迹门。迹犹足迹,譬如人之所居,则有行往之迹也。盖论释迦最初成道已来,及中间施化节节,唱生唱灭,以至于今成佛度生,皆是从本垂迹,故名迹门也。
〔二、本门〕,法华经中,后十四品,名为本门。本为根本,如树木之有根也。盖论释迦尘点劫前已得成佛。故经云: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正觉。然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从是以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此是开迹显本,故名本门也。(梵语伽耶,华言山城。梵语那由他,华言万亿。梵语娑婆,华言能忍。)
六种本迹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本,谓根本,如树之有根也。迹,犹足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故名本迹。
〔一、理事本迹〕,谓从实相真谛之理为本,出生一切诸法,俗谛之事为迹。此迹虽名为事,乃理中所具之事,亦属于理,故名理事本迹。(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
〔二、理教本迹〕,谓如上理之与事,俱不可说,皆名为本,本即理也。说理说事,皆名为迹,迹谓教也,故名理教本迹。
〔三、教行本迹〕,谓如上理事之教皆名为本。禀教修行,名之为迹,故名教行本迹。
〔四、体用本迹〕,谓如上禀教修行,契理證于法身之体为本。即法身之体,起应身之用为迹,故名体用本迹。
〔五、权实本迹〕,谓最初实得法、应二身,皆名为本。中间化度众生数数,唱生唱灭,种种权施,法应二身,皆名为迹,故名权实本迹。(最初者,得法、应二身,谓佛于过去无数劫前,最初破无明惑,證法性身而起应用也。中间者,谓过去世初成佛时,乃至于今菩提树下示成正觉之中间也。)
〔六、今已本迹〕,今即是本。谓法华经从地涌出品已后所说,久远理事乃至权实,皆名为本;已即是迹,谓法华经从安乐行品已前,及华严、鹿苑、方等、般若已说事理权实等法,皆名为迹,故名今已本迹。
理事本迹
【三藏法数】
谓从实相真谛之理为本,出生一切诸法,俗谛之事为迹。此迹虽名为事,乃理中所具之事,亦属于理,故名理事本迹。(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
理教本迹
【三藏法数】
谓如上理之与事,俱不可说,皆名为本,本即理也。说理说事,皆名为迹,迹谓教也,故名理教本迹。
教行本迹
【三藏法数】
谓如上理事之教皆名为本。禀教修行,名之为迹,故名教行本迹。
体用本迹
【三藏法数】
谓如上禀教修行,契理證于法身之体为本。即法身之体,起应身之用为迹,故名体用本迹。
权实本迹
【三藏法数】
谓最初实得法、应二身,皆名为本。中间化度众生数数,唱生唱灭,种种权施,法应二身,皆名为迹,故名权实本迹。(最初者,得法、应二身,谓佛于过去无数劫前,最初破无明惑,證法性身而起应用也。中间者,谓过去世初成佛时,乃至于今菩提树下示成正觉之中间也。)
今已本迹
【三藏法数】
今即是本。谓法华经从地涌出品已后所说,久远理事乃至权实,皆名为本;已即是迹,谓法华经从安乐行品已前,及华严、鹿苑、方等、般若已说事理权实等法,皆名为迹,故名今已本迹。
行道迹住
【三藏法数】
迹犹足迹。谓别教菩萨,从二地至七地,修习中观,皆断根本思惑,而有證入之迹,故名行道迹住。(二地至七地者,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也。)
金刚密迹天
【三藏法数】
谓此天手执金刚宝杵,识达如来一切秘密事迹也。往昔有王,生一千有二子,千兄同诣佛所,发心修道;而二弟不知。一弟发愿,若千兄成道,我则为魔恼害之;一弟发愿,我为力士,护千兄法,即金刚也,领五百药叉神,皆是大菩萨等,居妙高峰,于贤劫千佛中,俱护其法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劫名,以此劫中多贤人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