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八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之正观八不所对治,生灭去来一异断常八种之迷见也。八宗纲要下曰:「遣八迷,故说此八不,此即今宗所显理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生、灭、去、来、一、异、断、常的八种迷见。
【佛学次第统编】
八迷者,谓生、灭、去、来、一、异、断、常,八种之迷见也。
八迷戏论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于八迷。戏论云者,谓违背正理之虚妄见解也。
三迷
【佛学大辞典】
(杂语)Sama,译曰等。平等之义。均等之义。见大日经疏九。
迷悟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悟之相虽异,其实性则一也,如清浊虽异,水性则一。往生舍因曰:「心性一味迷悟不二。」
心迷法华转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六祖坛经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是言开悟心性者,能运转利用法华。迷惑心性者,为法华所运转利用。即成主从之别。盖释迦之说法华,是运转利用法华而济度众生也。众生之听法华,是为法华所运转利用而被济度也。楞严经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凡夫被转物,菩萨能转物,如是转者,故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阿那伽迷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那含之旧称。坐禅三昧经下曰:「阿那伽迷者,秦言不来。」(参见:阿那含)
阿那含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a%ga%min,译曰不还。不来。断尽欲界烦恼之圣者名。此圣者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还。大乘义章十一曰:「阿那含者,此名不还。小乘法中,更不还欲界受身,名阿那含。」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阿湿婆迷陀耶若
【佛学大辞典】
(行事)As/vajmedha-yan^a,译曰马宝祀。国王之大祭也。大集经五十注曰:「阿湿婆者,齐云马也。迷陀者宝柱也,耶若者祀也。为此祀者,唯阎浮提王之所能也。」(为古代最神圣之祀,祭以马为牺牲,故有此名,通常译曰马祠)。
迷人咒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外法有使人迷乱之咒法。五分律二十六曰:「诸比丘学迷人咒。佛言:不听,犯者偷兰遮。」
迷子
【佛学大辞典】
(譬喻)迷子手执金钱,彷徨困苦,以譬凡夫具庵摩罗识之佛性流浪于三界也。金刚三昧经曰:「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已,而得金钱心大欢喜,而谓得钱。其父谓言:迷子汝勿欣怿,所得金钱是汝本物,汝非有得,云何可喜?善男子!庵摩罗者亦复如是,本无出相,今既非入,昔迷故非无,今觉故非入。」
迷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转倒事理之妄心也。楞严经十曰:「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大日经一曰:「云何迷心?谓所执异,所思异。」大乘入道章下曰:「迷心不悟,一行尚不能依。」
迷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之众生也。寄归传二曰:「俯视生涯,是迷生之牢狱。仰睎寂岸,为悟寂之虚关。」
迷妄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闇于事理云迷,虚而无实云妄。唐华严经四曰:「众生迷妄具众苦。」仁王合疏中曰:「所言惑者,谓迷妄之心。」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妄。不明事理叫做迷,虚而无实叫做妄。
迷企罗
【佛学大辞典】
(异类)Mihira,药师经所说十二神将之一。无翻名。
迷没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迷情没在非理也。无量寿经上曰:「迷没于瞋怒。」
迷伽室利
【佛学大辞典】
(人名)Meghas/ri,译曰德云。比丘名。五十三知识之一。探玄记十八曰:「梵云迷伽室利。迷伽,此名云。室利,此云德。顺彼应名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