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迷月
红迷
大迷
迷执
迷乡
迷留
迷徒
迷痴
导迷
迷愚
迷眩
迷昧
离迷
竹迷
迷背
《漢語大詞典》:迷月
犹蜜月。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结婚之后,男的和女的毕竟不免有一段昏沉沉的时间,这在西洋叫做蜜月,在 中国 则叫作迷月。”
《骈字类编》:红迷(红迷)
唐 郑谷 锦二首 其一 红迷天子帆边日,紫夺星郎帐外兰。
《骈字类编》:大迷
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漢語大詞典》:迷执(迷執)
迷惑执著;执迷不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此时对论除迷执,这遍谈扬显正真。”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觉悟因傍喻,迷执由当局。” 朱自清 《〈梅花〉后记》:“其实呢,一堆腐骨,原无足惜;但人究竟是人,明知是迷执,打破却也不易的。”
《漢語大詞典》:迷乡(迷鄉)
令人迷惑的境界。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救世歌》:“无所不为因赌起,英雄何苦陷迷乡。”
《漢語大詞典》:迷留
犹遗留。《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若説常有人家起楼盖屋,穿井打墙,成窖的掘出金银钱钞,这其实又无失主,不知何年何月何代何朝迷留到此。”
分類:遗留
《漢語大詞典》:迷徒
迷失正道的人。《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若非勤诱迷徒切,争得舟航嶮浪开。”《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上从诸佛求真法,下化迷徒出苦津。”
分類:迷失正道
《漢語大詞典》:迷痴(迷癡)
(1).谄媚。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迷痴厥拨:“柔词諂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
(2).犹痴迷。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谱梦:“是生来觉与知,共迷痴,认不出鬼做人身人做鬼。”
(3).糊涂。《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铜匠迷痴铁匠蛮,再不到铁匠店里去交攀。”
《韵府拾遗 齐韵》:导迷(导迷)
沈与求水母诗使虾导迷作双睛乃能接迹蚌与蛏
《漢語大詞典》:迷愚
迷惑愚昧。书·梓材“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 孔 传:“今王惟用德和悦先后天下迷愚之民。”
分類:迷惑愚昧
《漢語大詞典》:迷眩
(1).迷失本性。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猿妖:“ 嘉隆 间,一部郎之妻,偶出南门 梅庙 烧香,为物所祟,每至輒迷眩,百计遣之不去。”
(2).指迷惑。 鲁迅 《华盖集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杂入一点滑稽轻薄的论调,每容易迷眩一般读者,使之失去冷静,坠入彀中。”
(3).目眩神迷。形容所见令人惊异倾倒。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帝微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 王西彦 《神的失落》二:“最初,他简直迷眩了,一如小孩子的迷眩于天上多彩的霓虹。”
(4).(眼睛)昏花。 叶圣陶 《金耳环》:“他定一定眼睛,自觉很有把握,并不迷眩了,才向前仔细地看。” 王西彦 《寻常事》:“里面那人就啪脱一声扭亮电灯,倏地放射出来强烈的光线,使得 洪发佬 的眼睛迷眩了一阵。”
《漢語大詞典》:迷昧
迷惑暗昧。 汉 应劭 《〈风俗通〉序》:“私惧后进益以迷昧。”南史·齐纪上·高帝:“ 张淹 迷昧,弗顾本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世以 成式 ( 段成式 )博通,而本朝故典,迷昧若此,他可信哉。” 叶圣陶 《倪焕之》九:“以为这样做的时候,迷昧的良心自然会清醒过来。”
分類:迷惑暗昧
《漢語大詞典》:离迷(離迷)
谓心神恍惚。《再生缘》第十七回:“玉面通红眸惨淡,芳心乱颤意离迷。” 清 金人瑞 《夜宿月氏堂》诗:“头毛稀少灯亲见,心事离迷酒不知。”
分類:心神恍惚
《漢語大詞典》:竹迷
即竹醉日。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竹迷谁定知迷否,趂取滂沲好雨初。”参见“ 竹醉日 ”。
《漢語大詞典》:竹醉日
栽竹之日。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宋 陆游 《葺圃》诗:“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清 杜浚 《后快哉行》:“今年竹醉之日得好雨,原田水深非小补。”亦称“ 竹迷日 ”。《岁时广记·夏·竹迷日》引 宋刘延世《竹迷日种竹》诗:“梅蒸方过有餘润,竹醉由来自古云;掘地聊栽数竿竹,开帘还当一溪云。”
《漢語大詞典》:迷背
迷惑违背。《坛经·机缘品》:“经意分明,汝自迷背。”
分類:迷惑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