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竹迷日
万人迷
迷思
晕迷
东走迷
棋迷
歧迷
迷颠
迷耳
迷忽
迷惶
迷迹
迷弄
迷淡
迷童
《漢語大詞典》:竹迷日
见“ 竹醉日 ”。
《漢語大詞典》:竹醉日
栽竹之日。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宋 陆游 《葺圃》诗:“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清 杜浚 《后快哉行》:“今年竹醉之日得好雨,原田水深非小补。”亦称“ 竹迷日 ”。《岁时广记·夏·竹迷日》引 宋刘延世《竹迷日种竹》诗:“梅蒸方过有餘润,竹醉由来自古云;掘地聊栽数竿竹,开帘还当一溪云。”
《国语辞典》:万人迷(万人迷)  拼音:wàn rén mí
千万人为他著迷。形容极度受人欢迎。
分类:千万欢迎
《国语辞典》:迷思  拼音:mí sī
神话、幻想。为英语Myth的音译。泛指对各种自然、超自然、文化现象起源的神圣或宗教性的叙事,是特定世界观或文化价值的部分来源。如:「对古老中国完美的幻想,是千古以来文化的迷思。」
《漢語大詞典》:晕迷(暈迷)
犹昏眩。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 阿艾 在半晕迷中把初生的婴儿接了过去。”
分類:昏眩
《漢語大詞典》:东走迷(東走迷)
韩非子·说林上:“ 慧子 曰:‘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其东走则同,其所以东走之为则异。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本谓同一行为,目的各异。后以“东走迷”谓形似实异的迷人现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为道之士,不营礼教,不顾大伦,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此亦东走之迷,忘葵之甘也。” 唐 李白 《赠范金卿》诗之一:“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离家未几月,络纬鸣中闺。”
分類:一行迷人
《國語辭典》:棋迷  拼音:qí mí
嗜好下棋或喜欢看别人下棋而沉迷其中的人。
《漢語大詞典》:歧迷
分歧迷离。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循 陆氏 之言,而证以卷中之文。将使义理日以歧迷,文体日以卑伪。”
分類:分歧迷离
《韵府拾遗 先韵》:迷颠(迷颠)
王令诗日生飞奋相迷颠
《漢語大詞典》:迷耳
惑乱听觉。 汉 焦赣 《易林·困之贲》:“玩好乱目,巧声迷耳。”
分類:惑乱听觉
《漢語大詞典》:迷忽
犹迷糊。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她心里一迷忽,手因无力而松开,她落在了地上。”
分類:迷糊
《漢語大詞典》:迷惶
迷惑惶恐。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泰逢》:“天气是动, 孔甲 迷惶。” 茅盾 《子夜》十二:“靠在藤椅背上的 吴少奶奶 仰脸迷惶地望着天空的星。” 茅盾 《青年苦闷的分析》:“你为此审慎,为此迷惶,为此而痛感生命之力无从发泄,而感苦闷。”
分類:迷惑惶恐
《韵府拾遗 陌韵》:迷迹
高翥诗鸟道秋迷迹禅房画掩关
《漢語大詞典》:迷弄
迷惑作弄。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上海风俗琐记》:“传云三槐系缢死阴魂,能迷弄世人。”
分類:迷惑作弄
《漢語大詞典》:迷淡
景物模糊浅淡。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秋况消踈,远村迷淡。”
《漢語大詞典》:迷童
走失的儿童。《人民日报》1982.3.29:“十多年来, 郑丽华 为华侨寻找亲人,协助抢救伤病员,为用户紧急调拨物资,接车接船,帮助寻找迷童等。”
分類:走失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