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迷合
迷回
迷君
迷没
迷密
迷胡
迷瞀
耽迷
九迷
迷糊
迷幻
迷沦
迷奚
迷疑
迷意
《漢語大詞典》:迷合
弥漫,布满。《水浒传》第八六回:“只见狂风大起,就地生云,黑暗暗罩住山头,昏惨惨迷合峪口。”
分類:弥漫布满
《漢語大詞典》:迷回
犹迷惑。《魏书·崔道固传》:“虽曰希生,惧 大魏 之所不许。是用迷回,孤负天日,冒万死之艰,固执拒守。”参见“ 迷惑 ”。
分類:迷惑
《國語辭典》:迷惑  拼音:mí huò
1.不明事理、胸无所主。《荀子。大略》:「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
2.无法弄清楚。《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3.使人迷惑。《庄子。盗蹠》:「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
《漢語大詞典》:迷君
昏君。管子·七臣七主:“暴主迷君,非无心腹也,其所取舍非其术也。”
分類:昏君
《漢語大詞典》:迷没
模糊难辨。《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自用针墨将元刺‘窃盗一度’四字填作花绣,迷没不见所刺字迹。”
分類:模糊
《漢語大詞典》:迷密
(1).密集貌。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纵横。” 钱振伦 注:“迷密,繁多也。”
(2).西域古国名。即 米国 (Maimargh)。地当今(撒马尔罕)附近。魏书·世祖纪下:“是月, 破洛那 、 罽宾 、 迷密 诸国各遣使朝献。”
《國語辭典》:迷胡  拼音:mí hú
意识、记忆或视线等模糊不清。《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从那些年,俺爹手里埋了一小坛子钱,迷胡了寻不著,上在买契里边讲过,掘著了仍还原主。」
《國語辭典》:迷糊  拼音:mí hú
模糊不清。《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我著俺小槿子送你去,看你迷糊了。」
《漢語大詞典》:迷瞀
亦作“ 迷騖 ”。 犹迷乱。后汉书·宦者传论:“然真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 李贤 注:“瞀,乱也。”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一一费搜寻,涉目仍迷瞀。”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以非常之政术,增庸众之迷骛。”
分類:迷乱
《漢語大詞典》:耽迷
犹沉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况此之天女,尽是骄奢恣意染欲之身,躭迷者定入生死,趋向者必沉地狱。”
分類:沉迷
《骈字类编》:九迷
唐书艺文志道士李少卿十异九迷论一卷 辩伪录序三清谤道之文十异九迷之论
《國語辭典》:迷糊  拼音:mí hú
模糊不清。《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我著俺小槿子送你去,看你迷糊了。」
《漢語大詞典》:迷幻
迷糊虚幻。 叶圣陶 《一个青年》:“一迭的书翰藏在口袋里,手按着时就觉得颇有把握,教他不能不兴起一种迷幻幽艳的遐想了。”《花城》1981年第5期:“不多久,一个难题,带着迷幻的阴影,突然送到我面前来了。”
分類:迷糊虚幻
《韵府拾遗 真韵》:迷沦(迷沦)
真诰迷沦不
《國語辭典》:迷奚  拼音:mí xī
双眼半开半闭。引申为迷糊、昏花。宋。沈端节 西江月。幸自心肠稳审词:「幸自心肠稳审,怎禁眼脑迷奚。」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三煞〉:「计数儿算有三千个誓,迷奚著谎眼先陪笑。」也作「眯𥉐」、「迷希」、「迷稀」。
《漢語大詞典》:迷希
亦作“ 迷稀 ”。亦作“ 迷奚 ”。
(1).眼睛半闭貌;迷离,朦胧。 宋 沈端节 《西江月》词:“幸自心肠稳审,怎禁眼脑迷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喫得来眼脑迷希,口角涎垂。”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眼迷希细看春风玉一围,到今日归何地。” 元 刘庭信 《折桂令·忆别》曲:“眼落处痴呆,嘴脸迷稀。”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起初道眼迷奚,他如今则把手支持。”
(2).谓以微笑媚人。 宋 杨无咎 《瑞鹤仙》词:“渐娇慵不语,迷奚带笑,柳柔花弱。”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你只待弄轻盈,相嬉笑,放迷稀,贪恋着燕约鶯期,蝶使蜂媒。”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那一个笑迷奚口粘唇,度不了热气香涎。”
《漢語大詞典》:迷疑
迷惑疑虑。《南齐书·柳世隆传》:“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去就在机,望思先晓,无使一人迷疑,而九族就祸也。”
分類:迷惑疑虑
《漢語大詞典》:迷意
糊涂的见识。后汉书·张敏传:“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只缘自意有高仾,迷意凡心难得至。”
分類:糊涂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