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迷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明有迷事与迷理之二,不达缘起之诸法,云迷事。行事钞一上曰:「迷事者障俗谛故,迷理者障真谛故。」
迷岸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入于迷惑之路也。梁简文帝文曰:「是以背流知反,迷岸识归。」
迷乳
【佛学大辞典】
(譬喻)盲人不知乳色,譬说于涅槃经。(参见:乳色)。义楚六帖七曰:「迷乳之色既分,回天之醉俄醒。」
乳色
【佛学大辞典】
(譬喻)生盲人说乳色也。涅槃经十四曰:「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复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复问贝色为何似耶?答言犹稻米末。盲人复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复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复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复何似?答言犹如白鹤。是生盲人虽闻如是四种譬喻,终不能复识乳真色。是诸外道,亦复如是,终不能识常乐我净。」止观五曰:「若为盲人说乳,若贝若粖若雪若鹄,若盲闻诸说即得解乳,即世谛是第一谛义。」
迷怛罗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又曰毗陀罗。译曰起尸鬼。(参见:毗陀罗)
迷底履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itreya,旧称之弥勒也。瑜伽论记五曰:「梵音迷底履,此云慈氏。即族性,名字阿氏多(Ajita),此云无胜。旧曰弥勒,阿逸多,并讹也。」(参见:弥勒)
迷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之境界,即三界六道也。西域记序曰:「廓群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明神宗续入藏经序曰:「假筏迷津,施航觉海。」
迷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之境界。谓为烦恼所系缚而流转于三界之众生界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的境界,亦即为烦恼所系缚而海转于三界六道之中的众生界。
迷悟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无自性,无自性故为空,既无迷,何有悟,迷空也?悟亦空也,空体一,谓之一如,是为空宗之义。又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体,谓之一如,是为性宗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1。迷与悟都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大家空的体性一样,故谓一如,这是空宗所显的意义。2。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属一体,叫做一如,这是性宗所显的意义。
迷悟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与悟之因果也。就四谛之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其果则苦谛也。證悟之因为道谛,其果则灭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迷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心转倒事理也。唐华严经四十九曰:「菩萨离迷倒。」有部毗奈耶四十七曰:「遂使心迷倒。」释门归敬仪上曰:「识心迷倒,三毒常缠。」
迷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惑转倒之情念也。凡夫不能认识万有之实相,执有为无,计虚妄之假相为有,妄念不绝也。转变无常不可依,譬如梦。
【佛学常见辞汇】
迷惑颠倒的有情。
迷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转倒事理云迷,迷情之思云执。成唯识十曰:「愚夫迷执于境,起烦恼业。」六妙法门曰:「种种横计迷执诸法,轮回六趣。」
【佛学常见辞汇】
迷惑和固执。
迷途
【佛学大辞典】
(界名)迷之境界也,三界六道是也。菩提心论曰:「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
迷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明有迷事迷理二。闇于法性之真理云迷理。(参见:迷事)
迷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明有迷事与迷理之二,不达缘起之诸法,云迷事。行事钞一上曰:「迷事者障俗谛故,迷理者障真谛故。」
迷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谬于事理云迷,不明事理云惑。唐华严经五曰:「观佛神通境界无迷惑。」法华经方便品曰:「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教行信證三末曰:「沈没于爱欲广海,迷惑名利之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