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魅人
(1).被精怪迷住的人。 唐 元稹 《古社》诗:“唯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 唐 元稹 《古社》诗:“狐死魅人醒,烟消坛墠存。”
(2).迷惑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蛇妖》:“蛇最能为妖,化形魅人。”
(3).迷人,吸引人。 茅盾 《子夜》二:“一切这些魅人的名词,显得格外响亮。” 艾青 《双尖山》诗:“而最魅人的花朵,却开在悬岩的边沿。”
《漢語大詞典》:佯动
以假象蒙骗和迷惑敌人的作战行动。主要方法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张虚隐实、声东击西等。
《漢語大詞典》:营信(營信)
谓受迷惑而相信。汉书·叙传下:“季末淫祀,营信巫史。”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邓展 曰:“营,惑也。”
分類:迷惑相信
《漢語大詞典》:营罔(營罔)
迷惑欺骗。新唐书·王璵传:“营罔天听,负抱粢糈。”新唐书·韦思谦传:“ 思谦 为辩其枉,因言 仁会 营罔陷人不测者,词旨详畅,帝善之。”
分類:迷惑欺骗
《漢語大詞典》:疑帜(疑幟)
为迷惑敌人而虚设的旗帜。新唐书·王雄诞传:“ 子通 以精兵保 独松岭 , 雄诞 遣将 陈当 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张疑帜,夜缚炬于树,徧山泽。”宋史·忠义传三·李彦仙:“尝略地至 青涧 ,猝遇 金 人,众愕眙, 彦仙 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明史·沐英传:“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漢語大詞典》:迷惶
迷惑惶恐。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泰逢》:“天气是动, 孔甲 迷惶。” 茅盾 《子夜》十二:“靠在藤椅背上的 吴少奶奶 仰脸迷惶地望着天空的星。” 茅盾 《青年苦闷的分析》:“你为此审慎,为此迷惶,为此而痛感生命之力无从发泄,而感苦闷。”
分類:迷惑惶恐
《漢語大詞典》:迷弄
迷惑作弄。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上海风俗琐记》:“传云三槐系缢死阴魂,能迷弄世人。”
分類:迷惑作弄
《漢語大詞典》:违惑(違惑)
错乱迷惑。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
分類:错乱迷惑
《國語辭典》:伪装(偽裝)  拼音:wèi zhuāng
为达某种目的,隐藏真实情况所实施的变装、隐蔽等作业。
《漢語大詞典》:形兵
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
《漢語大詞典》:炫俗
迷惑世俗。 罗惇曧 《文章源流》:“管子,题 房玄龄 注,唐书·艺文志有 尹知章 注管子三十卷,无 玄龄 ,则管子碻为 尹 注,后人以 知章 人微, 玄龄 名显,故改题以衒俗耳。”
《漢語大詞典》:沈蛊(沈蠱)
沉溺迷惑。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 林甫 善养君欲,自是帝深居燕适,沉蛊袵席,主德衰矣。”
分類:沉溺迷惑
《國語辭典》:魅惑  拼音:mèi huò
以美貌或媚态来迷惑人。如:「在古代传说中,狐仙往往有魅惑人心的本事。」
《漢語大詞典》:迷诱(迷誘)
迷惑诱骗。 孙中山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自义和团战争以来,许多人为 满清 政府偶而发布的政策诏旨所迷诱,便相信那个政府。”
分類:迷惑诱骗
《漢語大詞典》:迷烦(迷煩)
迷惑烦恼。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分類:迷惑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