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妖术惑众(妖术惑众)  拼音:yāo shù huò zhòng
以邪怪的法术迷惑众人。《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此乃妖人,能以妖术惑众,不可不除!」
《国语辞典》:妖声妖气(妖声妖气)  拼音:yāo shēng yāo qì
说话时故意用迷惑人的声调表现与众不同,或向人示媚。如:「我讨厌妖声妖气、矫揉做作的女孩子。」
《国语辞典》:谣言惑众(谣言惑众)  拼音:yáo yan huò zhòng
以诡诈的话迷惑群众。如:「间谍最擅长以谣言惑众,煽动人心。」也作「讹言惑众」。
《国语辞典》:讹言惑众(讹言惑众)  拼音:é yán huò zhòng
以诡诈的话迷惑群众。《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也作「谣言惑众」。
《國語辭典》:富贵不能淫(富貴不能淫)  拼音:fù guì bù néng yín
金钱、地位不能惑乱其心志。《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作「富贵不淫」。
《國語辭典》:富贵不淫(富貴不淫)  拼音:fù guì bù yín
金钱、富贵不能惑乱其心志。也作「富贵不能淫」。
《國語辭典》:堕云雾中(墮雲霧中)  拼音:duò yún wù zhōng
迷惘不知所从。如:「他整日迷惑恍惚,如堕云雾中。」
分類:迷惑
《漢語大詞典》:簧蛊(簧蠱)
用花言巧语迷惑人。《宣和遗事》前集:“近闻有贼臣,乃市井无籍小人,一旦遭遇圣恩,巧进佞諛,簧蛊圣德。”
《國語辭典》:狐狸尾巴  拼音:hú li wěi bā
本指孙岩妻修炼成仙的狐狸,虽然变幻成人形以迷惑人,但尾巴却无法变化的故事。典出《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后多比喻伪装出善良的外表以迷惑世人的坏人所极力掩盖的本来面目。《扫迷帚》第一三回:「惜此女尚无人发覆,所以狐狸尾巴还未显出。」
《漢語大詞典》:掝掝
昏乱貌,迷惑貌。荀子·不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 杨倞 注:“掝,当为‘惑’。掝掝,惛也。”
分類:昏乱迷惑
《漢語大詞典》:惑着(惑著)
佛教谓贪爱之心为外界之事物所迷惑,执着而不可摆脱。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如彼外道,闻他邪説,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
《漢語大詞典》:惑挠(惑撓)
迷惑困扰。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路当可》:“笄女未嫁而为魅所惑挠,凡以法至者輒沮败以去,敢敬请於公。”
分類:迷惑困扰
《漢語大詞典》:蛊荡(蠱蕩)
惑乱;迷惑动摇。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尔后有以丰亨豫大之説,蛊荡上意,及命巨璫五辈,分地展治宫禁,土木华侈,糜费金宝,何可数计。”
《國語辭典》:蛊惑人心(蠱惑人心)  拼音:gǔ huò rén xīn
以谣言欺骗、迷惑、煽动人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二》:「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漢語大詞典》:蛊心丧志(蠱心喪志)
迷惑心神,丧失意志。新唐书·贾曾传:“良以冶容哇咬,蛊心丧志,圣贤疾之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