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迟迟(遲遲)  拼音:chí chí
1.行走缓慢的样子。《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2.舒缓。《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3.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閒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國語辭典》:栖迟(棲遲)  拼音:qī chí
1.游息。《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2.延续。《淮南子。俶真》:「栖迟至于昆吾夏后之世。」
3.拙劣。《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陈留克创兵之谋,谋计栖迟,丧忠孝之名。」
4.滞留。唐。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5.飘泊失意。唐。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宋。陆游〈上郑宣抚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叹。」
《國語辭典》:迟暮(遲暮)  拼音:chí mù
年老、晚年。《楚辞。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二:「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國語辭典》:迟留(遲留)  拼音:chí liú
逗留。唐。韩愈〈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分類:停留逗留
《漢語大詞典》:来迟(來遲)
汉武帝 为 李夫人 所作诗中之辞。 李夫人 少而夭卒, 汉武帝 思念不已。方士 少翁 言能致其神。令帝居帐,遥望见好女如 李夫人 之貌。帝益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见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观 高祖 之咏《大风》, 孝武 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
《國語辭典》:迟回(遲回)  拼音:chí huí
犹豫不定。《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东海恭王彊传》:「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也作「迟回」。
《國語辭典》:迟回(遲迴)  拼音:chí huí
徘徊犹豫。唐。杜甫〈垂老别〉诗:「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也作「迟回」。
《漢語大詞典》:衰迟(衰遲)
衰年迟暮。谓年老。 唐 郑谷 《中年》诗:“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宋 陆游 《排闷》诗:“贫悴只如行卷日,衰迟忽过挂冠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有司分考:“前此就教者,类皆年力衰迟,今则多少壮矣。” 胡蕴 《杂诗》之五:“衰迟儘有未消福,浪説无钱又买书。”
分類:迟暮年老
《漢語大詞典》:迟日(遲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词:“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待后几天;过几天。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作符诵咒,迟日全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媪輒醉饱,嘱女:‘善侍夫子,无念老身,迟日当来餪也。’出门径去。”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容迟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这几本书可否借我一读?迟日我再送来。”
分類:
《骈字类编》:日迟(日迟)
诗疏见日升下月元史历志日月俱东行而日迟月疾 追及日是为一会
《國語辭典》:迟速(遲速)  拼音:chí sù
1.徐疾、快慢。《礼记。王制》:「刚柔轻重,迟速异齐。」《列子。杨朱》:「何遽迟速于其閒乎。」
2.早晚。宋。梅尧臣〈田家语〉诗:「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国语辞典》:行迟(行迟)  拼音:xíng chí
行动迟缓。《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洲渚既淹时,风波子行迟。」《三国演义》第四回:「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
分类:行动迟缓
《骈字类编》:春迟(春迟)
唐 孟浩然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
唐 杜甫 可惜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唐 卢纶 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 腊近晴多暖,春迟夜却寒。
宋 陆游 罗江驿翠望亭读宋景文公诗 蜀山地暖稀逢雪,闰岁春迟未见梅。
《國語辭典》:陵迟(陵遲)  拼音:líng chí
1.一种酷刑。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处死。《辽史。卷一一三。逆臣传中。耶律牒蜡传》:「牒蜡不降,陵迟而死。」也作「凌持」、「凌迟」。
2.折磨、磨难。《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汉将王陵变》:「苦见陵母不招儿,遂交转队苦陵迟。」也作「凌迟」、「陵挂」。
3.渐趋衰败。《诗经。王风。大车。序》:「礼义陵迟,男女淫奔。」《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
《國語辭典》:凌迟(凌遲)  拼音:líng chí
1.一称古代的酷刑。历代行刑之法不一,但求使被杀之人受尽痛苦,慢慢死去。有的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有的以刀剐头、脸,断手足,剖胸腹,再砍头。《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骿,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也作「凌持」、「陵迟」。
2.欺凌虐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五出》:「事到头来,全无区处,受尽凌迟,如今悔之无及。」元。高文秀《諕范叔》第四折:「去年将小子痛凌迟,今日教你也知滋味。」
3.败坏、衰败。《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堤防凌迟,体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
《韵府拾遗 支韵》:迟之(迟之)
礼记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乐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
《国语辞典》:不迟(不迟)  拼音:bù chí
不晚、不慢。《儒林外史》第一回:「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再处置他也不迟。」《红楼梦》第五○回:「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再破费不迟。」
分类: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