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连络(連絡)  拼音:lián luò
连系、交往。《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前后一十二个寨栅,连络不绝。」《红楼梦》第四回:「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
《国语辞典》:连络线(连络线)  拼音:lián luò xiàn
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运输体系的交通线路。
《國語辭典》:夤缘(夤緣)  拼音:yín yuán
1.攀缘上升。《文选。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屺,幂历江海之流。」
2.比喻攀附权贵以求进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况且一清如水,俸资之外,毫不苟取,那有钱财夤缘?」
《國語辭典》:贯穿(貫穿)  拼音:guàn chuān
1.穿透。如:「这条公路贯穿了整个城镇。」《明史。卷八八。河渠志六》:「石塘小则有窦,大则有桥,内外浦泾纵横贯穿,皆为泄水计也。」
2.学问融会贯通。《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宋。苏轼 德威堂铭。叙:「贯穿古今,洽闻强记,虽专门名家有不逮。」
《國語辭典》:连缀(連綴)  拼音:lián zhuì
连接、联结。如:「百叶窗是由许多横木板或塑胶片连缀而成。」《后汉书。卷七二。董卓列传》:「自东涧兵相连缀四十里中,方得至陕,乃结营自守。」
《漢語大詞典》:洛诵(洛誦)
反复诵读。洛,通“ 络 ”。连络。庄子·大宗师:“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 成玄英 疏:“临本谓之副墨,背文谓之洛诵。初既依文生解,所以执持披读;次则渐悟其理,是故罗洛诵之。” 宋 楼钥 《久不作诗喜仲兄迁邻居因成长句》:“儿曹亦可乐,洛诵声洋洋。”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己录》:“今人书札多用‘洛诵’字。本庄子‘洛诵之子,闻之瞻明。’洛、络通。 吕 注:‘谓绵络贯穿而诵之。’又春秋説·题辞云:‘洛之为言绎也,言水绎绎有光辉也,故字又从水,作洛亦通。’”
《國語辭典》:连手(連手)  拼音:lián shǒu
1.彼此携手合作,相互照应。如:「他们连手出击,总是所向无敌。」
2.比喻气味相投,互有连系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黑八哥的叔叔在里头当总管,真正头一分的红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同军机上,他们都是连手。」
3.密切的关系,尤指男女暧昧关系。《金瓶梅》第一六回:「第三件,你又和他老婆有连手。」
《漢語大詞典》:连持(連持)
连络扶助。《后汉书·仲长统传》:“明版籍以相数閲,审什伍以相连持。限夫田以断并兼,定五刑以救死亡。”
分類:连络扶助
《漢語大詞典》:钩绾(鉤綰)
亦作“钩錧”。 照应连络。 清 毛祥麟 《墨馀录·赵碧娘》:“ 雨苍氏 曰:‘三小传,钩綰处,意极自然,故虽平平叙来,不立间架,而竟成 常山 蛇势。’”
分類:照应连络
《国语辞典》:鳞鸿附便(鳞鸿附便)  拼音:lín hóng fù biàn
比喻书信往来,相互连络。晋。傅咸〈纸赋〉:「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国语辞典》:旧梦重温(旧梦重温)  拼音:jiù mèng chóng wēn
1.比喻回忆或重新经历过去种种。如:「他渴望再到欧洲一游,旧梦重温。」也作「重温旧梦」。
2.比喻与失和或失去连络的旧故,再次聚首,重修旧好。如:「能再跟前妻旧梦重温,弥补了他多年的遗憾与歉疚。」也作「重温旧梦」。
《国语辞典》:扯底线(扯底线)  拼音:chě dǐ xiàn
比喻暗中和有关方面连络。如:「我和那里的人很熟,你若要去,我先帮你扯底线,安排一下。」
《國語辭典》:讲交情(講交情)  拼音:jiǎng jiāo qíng
攀交情,拉关系。如:「老李办事一向讲理、讲法,跟他讲交情是没用的。」
《漢語大詞典》:连环马(連環馬)
(1).以甲裹马,并把甲马用铁环连结起来对阵。《水浒传》第五五回:“为何不能全胜?却被 呼延灼 阵里都是连环马官军。马带马甲,人披铁鎧。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教三千匹马军,做一排摆着,每三十匹一连,却把铁环连锁。”
(2).象棋对弈中,一方的两马成互相连络、保护之势。如一马为对方所吃,另一马可反吃对方。白雪遗音·马头调·下象棋:“连环马,看你老将往那里去。”
《国语辞典》:鳞鸿杳绝(鳞鸿杳绝)  拼音:lín hóng yǎo jué
鳞鸿,鱼雁的代称。比喻书信。「鳞鸿杳绝」指失去连络,全无消息。《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老父阿兄,远游渔海,鳞鸿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