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顺我者吉,逆我者衰(顺我者吉,逆我者衰)  拼音:shùn wǒ zhě jí,nì wǒ zhě shuāi
顺从我的可得祯祥,违逆我的就会衰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天关星》:「承玄步虚,上蹑玉机,衣斗履斗,流铃焕威,顺我者吉,逆我者衰。」也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国语辞典》:顺之者成,逆之者败(顺之者成,逆之者败)  拼音: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
顺从者得获成功,违逆者必定失败。宋。朱熹〈答陈同甫书〉:「然区区鄙见,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顺之者成,逆之者败,固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
《国语辞典》:反叛型  拼音:fǎn pàn xíng
性格惯于违逆常则的类型。
《国语辞典》:骋强背理(骋强背理)  拼音:chěng qiáng bèi lǐ
倚势逞强,违逆正理。《西游记》第四三回:「小鼍不知大圣之名,却才逆了表兄,骋强背理,被表兄把我拿住。」
《国语辞典》:大逆不孝  拼音:dà nì bù xiào
严重违逆孝道。《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念备一身飘荡异乡,生不能侍奉二亲,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
《漢語大詞典》:拂悟
违反,违逆。悟,通“ 牾 ”。韩非子·说难:“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繫縻,然后极骋智辩焉。” 王先慎 集解:“説文:‘牾,屰也’,牾为正字,悟、忤并通假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迺后申其辩知焉。” 张守节 正义:“拂悟,当为‘咈忤’,古字假借耳。咈,违也。忤,逆也。”
分類:违反违逆
《國語辭典》:佛戾  拼音:fó lì
违背、违反。
分類:违逆反对
《漢語大詞典》:洄剌
相违逆。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王守澄等传赞:“ 汉 唐 相去五百岁,产乱取亡犹蹈一辙,非天所废,而人谋洄剌乃然邪!”
分類:相违违逆
《漢語大詞典》:逆指犯颜(逆指犯顔)
谓直言强谏者敢于违逆君王旨意,冒犯君王威严。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决科射策,亟闻 董相 之风;逆指犯颜,屡夺 史鱼 之节。”
《國語辭典》:顺德者昌,逆德者亡(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拼音:shùn dé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
顺从道德的必然昌盛,违逆道德的必趋灭亡。《汉书。卷一。高帝纪上》:「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朱鼎《玉镜记》第一四出:「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欲一天下,当顺民心。」也作「顺道者昌,逆德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