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违忤
分类词汇
乖剌
悖牾
中忤
矜忤
《漢語大詞典》:违忤(違忤)
亦作“ 违啎 ”。
(1).违背;不顺从。汉书·张敞传:“ 宣帝 徵 敞 为太中大夫,与 于定国 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 霍光 。”后汉书·霍谞传:“是时大将军 梁冀 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寧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 魏先生 底意思。”
(2).指抵触;不一致。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毕氏 此书,兼集众力,自谓尽善,然体例书法,多有未当,前后违啎,亦间有之。”
《漢語大詞典》:乖剌
(1).违忤;不和谐。《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洪兴祖 补注:“剌,戾也。”汉书·刘向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 颜师古 注:“言意志不和,各相违背。” 唐 白居易 《桐花》诗:“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播下乖剌的种子。”
(2).悖谬失当。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进奸雄而退处士,此之乖剌,復何为乎?” 宋 陆游 《南唐书·欧阳广传》:“措置乖剌,大失人心。”
《漢語大詞典》:悖牾
违忤。谓意见不合。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再上书条画,力言不可。公批答悖牾。予自是矢不復言兵事,已心知贼得胜算矣。”
分類:违忤意见
《漢語大詞典》:中忤
犹言冒犯违忤。 晋 王嘉 拾遗记·蜀:“有言中忤,即加刑戮。”
分類:冒犯违忤
《漢語大詞典》:矜忤
骄矜违忤,自大而不顺从。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惟惧隐之不微,惟患匿之不密。故有矜忤之容,以观常人;矫饰之言,以要俗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