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7,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还本
还顾
送还
还青
雨还
朝还
还阙
遣还
方还
回还
凯还
还都
还政
还书
还东
《國語辭典》:还本(還本)  拼音:huán běn
偿还资本、本金。
《漢語大詞典》:还顾(還顧)
(1).回视;回头看。史记·滑稽列传:“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 汉 刘向 《九叹·思古》:“还顾高丘,泣如洒兮。”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总驾越 钟陵 ,还顾望京畿。” 清 顾炎武 《王家营》诗:“还顾旅舍中,空囊故相恼。”
(2).后顾;顾及。三国志·魏志·徐奕传:“今使君统留事,孤无復还顾之忧也。” 唐 元稹 《捉捕歌》:“尽力穷窟穴,无心自还顾。”
《國語辭典》:送还(送還)  拼音:sòng huán
遣送、归还。如:「那人将拾获的巨款送还失主。」《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布恐玄德疑惑,先令人送还家眷。」
《漢語大詞典》:还青(還青)
谓某些植物越冬后,由黄色转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宋 叶适 《题仰孝廉事实后》诗:“当年虎失猛,此日行还青。” 明 何景明 《人日斋居过王德徵》诗:“望来花渐发,愁剧柳还青。”
《高级汉语词典》:雨还
雨止
《骈字类编》:朝还(朝还)
神仙传李阿者蜀人传世见之不老常乞于成都市所得复散赐与贫穷者夜去朝还莫知所止
《漢語大詞典》:还阙(還闕)
(1).回京;回朝。魏书·肃宗纪:“如不容受,任听还闕。”宋史·职官志六:“若文臣中散大夫,武臣横行刺史以上还闕朝覲,掌赐酒饌。” 明 袁宏道 《傅良乡入计序》:“余自山居还闕,由 楚 入 梁 ,路几三千餘里。”
(2).归附朝廷。北齐书·文襄帝纪:“若能卷甲来朝,垂櫜还闕者,即当授 豫州 ,必使终君身世。”
《漢語大詞典》:遣还(遣還)
犹遣返。谓遣送回原来的地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司命一日误召 武陵 女子 李娥 ,今得遣还。”一本作“ 遣返 ”。
分類:遣送原来
《韵府拾遗 删韵》:方还(方还)
后汉书黄宪传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闳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
《漢語大詞典》:回还(迴還)
(1).犹往返,来回。 南朝 宋 武帝 《自君之出矣》诗:“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宋 朱松 《西湖泛舟》诗:“风艇纵看山转侧,烟堤儘逐水回还。”
(2).返回原处。回来。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早回还,教公子开颜。”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半夜里恰回还,抵多少夕阳归去晚。”
(3).返回原处。回去。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回还。”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听罢了令……各自里回还,镇守定疆藩。”
(4).犹反复。 唐 李峤 《汾阴行》:“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还不可测。”
(1).退却;返回。汉书·王尊传:“及水盛隄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 尊 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迴还。”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夫一志直往无迴还之虑、瀟洒任理无累着之心者,此乃保仙之子也。”百喻经·与儿期早行喻:“飢渴欲死,寻復迴还,来见其父。”
(2).回环曲折。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交错纠纷,迴还倚伏。”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皆山楼即事》曲:“爱楼居四面皆山。图画横陈,步障迴还。”
《漢語大詞典》:凯还(凱還)
犹凯旋。胜利归来。 宋 曾巩 《军功制三》:“夫军赏之行速,则众劝。是用进尔之秩以激士心,尚有不次之恩,以待凯还之喜。”辽史·圣宗纪八:“ 南京 留守 燕王 萧孝穆 以东征将士凯还,戎服见上,上大加宴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而 修黎 遂以孤立,羣復加以排挤,使不可久留于人间,於是压制凯还, 修黎 以死,盖宛然 阿剌斯多 之殞于大漠也。”
《國語辭典》:还都(還都)  拼音:huán dū
返回京都。《三国演义》第三回:「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
分類:都城返回
《國語辭典》:还政(還政)  拼音:huán zhèng
1.回到朝廷或政府中,重新执政。《三国演义》第四回:「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2.交还政权。如:「还政于民」。《宋史。卷一○。仁宗本纪二》:「是月,契丹主宗真之母还政于子,出居庆陵。」
《漢語大詞典》:还书(還書)
(1).报书,致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乃遣人持黄金五十斤送 博 ( 张博 ), 博 喜,还书谢。” 颜师古 注:“还书,报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万 寿春 败后,还书与 王右军 云:慙负宿愿。” 王闿运 《莫姬哀词》:“归及秋深,别当冬始。 夏口 还书, 淮阳 咏史。”
(2).指答复的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乌夜啼》:“此日无啼音,裂帛作还书。” 南朝 梁 吴均 《山中杂诗》之三:“奈何 梁 隐士,一去无还书。”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留 赵 一日,赠縑数匹,以还书託焉。”
(3).归还所借的书。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十七八九夜,还书復借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
(4).谓生徒对着老师背书。《新华日报》1987.5.15:“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丽堂 每天对着爷爷‘还书’。”
《漢語大詞典》:还东(還東)
(1).回身向东;返回东土。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诸君试拥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 还东,时贤竝送於 征虏亭 。”
(2).设席做东,还请别人。红楼梦第六三回:“忽见 平儿 笑嘻嘻的走来,説:‘我亲自来请昨日在席的人,今日我还东,短一个也使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説是前回扰了少爷的,一向未曾还东,心上十分不安。”《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这些人除去 钱 王 二位是带还东的,其餘全是 黄胖姑 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