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7,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往还二回向
韦驮天还佛牙
流转还灭
遍没般不还
种智还年
暂出还没人
还生
还年药
还门
还拜
还相
还相回向
还相回向愿
还俗
佛类词典(续上)
往还衣往还二回向
韦驮天还佛牙
流转还灭
遍没般不还
种智还年
暂出还没人
还生
还年药
还门
还拜
还相
还相回向
还相回向愿
还俗
往还衣
【佛学大辞典】
(衣传)五种衲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衲衣之一。
(衣传)五种衲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衲衣之一。
往还二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参见:二回向)
(名数)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参见:二回向)
韦驮天还佛牙
【佛学大辞典】
(传说)俗说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驮天急追取还,至唐代授南山道宣律师。鬼盗双牙之说,出后分涅槃经。曰:「尔时帝释,持七宝瓶,至荼毗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豆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灭。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刹,隐身随帝释后,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云云)。」
(传说)俗说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驮天急追取还,至唐代授南山道宣律师。鬼盗双牙之说,出后分涅槃经。曰:「尔时帝释,持七宝瓶,至荼毗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豆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灭。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刹,隐身随帝释后,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云云)。」
流转还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流转门与还灭门。迷悟之一双也。
【佛学常见辞汇】
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属于迷,还灭门属于悟。
(术语)流转门与还灭门。迷悟之一双也。
【佛学常见辞汇】
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属于迷,还灭门属于悟。
遍没般不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九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
(术语)九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
种智还年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文句记九曰:「父久先服种智还年之药,父老而若少。子亦久禀常住不死之方,子少而若老。」是法华涌出品,释迦如来指地涌无量之大菩萨,而言为我弟子,弥勒疑言父少子老,举世所不信。此即以譬解其父少子老之意也。释迦既于久远之昔,以服种智之灵药,奏还年之功而少,今日现垂迹之少相,地涌之菩萨,亦久禀常住不死之奇方,故见之如老也。
(杂语)法华文句记九曰:「父久先服种智还年之药,父老而若少。子亦久禀常住不死之方,子少而若老。」是法华涌出品,释迦如来指地涌无量之大菩萨,而言为我弟子,弥勒疑言父少子老,举世所不信。此即以譬解其父少子老之意也。释迦既于久远之昔,以服种智之灵药,奏还年之功而少,今日现垂迹之少相,地涌之菩萨,亦久禀常住不死之奇方,故见之如老也。
暂出还没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人)
(术语)(参见:四种人)
还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涅槃界复活也。依实大乘之意,则二乘之人,虽一旦入无馀涅槃界,而馀业未尽。则经若干劫数,还生心身来,发大乘之菩提心而成佛云。【又】一旦破戒为佛海之死尸者,忏悔而复正命,谓之还生。止观辅行曰:「若违三归而归邪师邪法邪众,破五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中重罪,即成佛法死人。因忏戒复,故云还生。」
(术语)自涅槃界复活也。依实大乘之意,则二乘之人,虽一旦入无馀涅槃界,而馀业未尽。则经若干劫数,还生心身来,发大乘之菩提心而成佛云。【又】一旦破戒为佛海之死尸者,忏悔而复正命,谓之还生。止观辅行曰:「若违三归而归邪师邪法邪众,破五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中重罪,即成佛法死人。因忏戒复,故云还生。」
还年药
【佛学大辞典】
(饮食)老人还少壮之药。智度论二十二曰:「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
(饮食)老人还少壮之药。智度论二十二曰:「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
还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妙门之一。谓反照能观之心不可得之理也。法界次第上之下曰:「转心返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而观之心虚妄无实,即所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三藏法数】
还者,转心反照也。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观分别观察,而真明未发,即当舍观修还,反照能观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运返本还源,故以还为门也。
(术语)六妙门之一。谓反照能观之心不可得之理也。法界次第上之下曰:「转心返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而观之心虚妄无实,即所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三藏法数】
还者,转心反照也。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观分别观察,而真明未发,即当舍观修还,反照能观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运返本还源,故以还为门也。
还拜
【佛学大辞典】
(仪式)禅语。与答拜同。
(仪式)禅语。与答拜同。
还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回向二相之一。自净土还来秽土,济度一切众生使向佛道也。净土论注下曰:「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中略)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佛学常见辞汇】
由净土还来秽土以济度一切众生,为回向二相之一。
(术语)回向二相之一。自净土还来秽土,济度一切众生使向佛道也。净土论注下曰:「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中略)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佛学常见辞汇】
由净土还来秽土以济度一切众生,为回向二相之一。
还相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回向之一。(参见:还相)
(术语)二种回向之一。(参见:还相)
还相回向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说往生极乐之菩萨,有为济度众生游出他方国土者。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说往生极乐之菩萨,有为济度众生游出他方国土者。
还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道犯罪归家,谓之还俗。自愿止僧道,谓之归俗。居家必携吏学指南篇曰:「还俗,谓道犯罪归家者。归俗,谓僧道无罪自愿归家也。」【又】还俗归俗一也。宝积经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人犯罪归家叫做还俗,若是自愿脱离出家人的生活,则叫做归俗。
【俗语佛源】
在家谓之「俗」,出家修行谓之「僧尼」。佛制:听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团。以上两种情况,均称为还俗。另有一说,还俗仅指僧尼犯戒还家。自愿离开僧团,谓之「归俗」。《宝积经》卷八八载:「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按经义,出家人不能守戒、精进,宁可还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载:宾国(在今克什米尔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岁时出家,精通藏经。后来国王驾崩,无人继位。众人议请跋摩「还俗,以绍国位」。跋摩不从,隐居山林,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来到中国的建业(今南京),译经数十部。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记载:「(杭僧思聪)挟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可见思聪是个心未出家、热衷名利的人。(李明权)
(术语)僧道犯罪归家,谓之还俗。自愿止僧道,谓之归俗。居家必携吏学指南篇曰:「还俗,谓道犯罪归家者。归俗,谓僧道无罪自愿归家也。」【又】还俗归俗一也。宝积经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人犯罪归家叫做还俗,若是自愿脱离出家人的生活,则叫做归俗。
【俗语佛源】
在家谓之「俗」,出家修行谓之「僧尼」。佛制:听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团。以上两种情况,均称为还俗。另有一说,还俗仅指僧尼犯戒还家。自愿离开僧团,谓之「归俗」。《宝积经》卷八八载:「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按经义,出家人不能守戒、精进,宁可还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载:宾国(在今克什米尔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岁时出家,精通藏经。后来国王驾崩,无人继位。众人议请跋摩「还俗,以绍国位」。跋摩不从,隐居山林,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来到中国的建业(今南京),译经数十部。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记载:「(杭僧思聪)挟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可见思聪是个心未出家、热衷名利的人。(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