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如来光明出已还入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涅槃时示于阿修罗等之奇瑞也。涅槃经一曰:「尔时如来面门所出五色光明,其光明曜覆诸大会,令彼身光悉不复现,所应作已,还从口入。时诸天人及诸会众阿修罗等,见佛光明还从口入,皆大恐怖,身毛为竖,复作是言:如来光明出已还入,非无因缘,必于十方所作已办,将是最后涅槃之相,何其苦哉!」
往还衣
【佛学大辞典】
(衣传)五种衲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衲衣之一。
往还二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参见:二回向)
韦驮天还佛牙
【佛学大辞典】
(传说)俗说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时韦驮天急追取还,至唐代授南山道宣律师。鬼盗双牙之说,出后分涅槃经。曰:「尔时帝释,持七宝瓶,至荼毗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豆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共分。释言:佛先与我一牙舍利,是以我来火灭。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刹,隐身随帝释后,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云云)。」
流转还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流转门与还灭门。迷悟之一双也。
【佛学常见辞汇】
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属于迷,还灭门属于悟。
遍没般不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九种不还之一。(参见:不还)
种智还年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文句记九曰:「父久先服种智还年之药,父老而若少。子亦久禀常住不死之方,子少而若老。」是法华涌出品,释迦如来指地涌无量之大菩萨,而言为我弟子,弥勒疑言父少子老,举世所不信。此即以譬解其父少子老之意也。释迦既于久远之昔,以服种智之灵药,奏还年之功而少,今日现垂迹之少相,地涌之菩萨,亦久禀常住不死之奇方,故见之如老也。
暂出还没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人)
还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涅槃界复活也。依实大乘之意,则二乘之人,虽一旦入无馀涅槃界,而馀业未尽。则经若干劫数,还生心身来,发大乘之菩提心而成佛云。【又】一旦破戒为佛海之死尸者,忏悔而复正命,谓之还生。止观辅行曰:「若违三归而归邪师邪法邪众,破五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中重罪,即成佛法死人。因忏戒复,故云还生。」
还年药
【佛学大辞典】
(饮食)老人还少壮之药。智度论二十二曰:「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
还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妙门之一。谓反照能观之心不可得之理也。法界次第上之下曰:「转心返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而观之心虚妄无实,即所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三藏法数】
还者,转心反照也。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观分别观察,而真明未发,即当舍观修还,反照能观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运返本还源,故以还为门也。
还拜
【佛学大辞典】
(仪式)禅语。与答拜同。
还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回向二相之一。自净土还来秽土,济度一切众生使向佛道也。净土论注下曰:「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中略)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佛学常见辞汇】
由净土还来秽土以济度一切众生,为回向二相之一。
还相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回向之一。(参见:还相)
还相回向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说往生极乐之菩萨,有为济度众生游出他方国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