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还第(還第)
旧时指官吏辞职或解职而返回私宅。晋书·王导传:“则如君言, 元规 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復何惧哉?”魏书·太祖纪:“秋七月,镇西大将军、司隶校尉、 毗陵王 顺 有罪,以王还第。”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七年,启求还第,上令世子 子廉 代镇东府。”新唐书·张平高传:“ 贞观 初,为 丹州 刺史,坐事,以右光禄大夫还第。”宋史·王贻永传:“ 貽永 自言宠禄过盛,愿罢枢筦,解使相还第。”
《漢語大詞典》:反始
(1).报答祖先。礼记·乐记:“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2).返回本初。 明 张居正 《杂著》:“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此造化自然之理也。”
《漢語大詞典》:还任(還任)
返回原任。魏书·杨昱传:“ 中山王 熙 起兵於 鄴 , 叉 遣黄门 卢同 诣 鄴 刑 熙 ,并穷党与。 同 希 叉 旨,就郡锁 昱 赴 鄴 ,讯百日,后乃还任。”
分類:返回原任
《漢語大詞典》:归师(歸師)
返回的军队。孙子·军争:“饵兵勿食,归师勿遏。” 李筌 注:“士卒怀归,志不可遏也。” 宋 曾巩 《责帅制》:“劳问餉给,如劳归师。”
《國語辭典》:反面  拼音:fǎn miàn
事物的背面。《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著在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
《国语辞典》:重返  拼音:chóng fǎn
重新返回、投入。如:「重返校园」、「重返演艺圈」。
《國語辭典》:复读(復讀)  拼音:fù dú
大陆地区指毕业生因考不上学校,回原校重读已学过的课程。
《漢語大詞典》:还军(還軍)
(1).回师。史记·高祖本纪:“乃封 秦 重宝财物府库,还军 霸上 。”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幸听臣计,使 芃 还军援 洛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人马盘踞京城,终日饮酒作乐,絶无还军归国之意。”
(2).谓因故离队的军人重新返回军队。朱子语类卷一二○:“今且理会一件要紧事,如国家养许多归明归正及还军年老者,费粮食供之,州郡困乏。”
《國語辭典》:回乡(回鄉)  拼音:huí xiāng
返回故乡、家乡。《三国演义》第七回:「父尸在彼,安得回乡。」
《漢語大詞典》:还国(還國)
(1).归藩,回到封地。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序:“至七月与 白马王 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晋书·荀晞传:“伏愿陛下宽宥宗臣,听 越 还国。”
(2).返回本国。《宋书·鲁爽传》:“ 爽秀 得罪 晋 朝,负衅三世,生长絶域,远身胡虏,兄弟闔门,沦点伪授,殞命不可,还国无因。”梁书·胡僧祐传:“ 中大通 元年, 陈庆之 送 魏 北海王 元顥 入 洛阳 , 僧祐 又得还国。”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有詔召 成 等至京师,见别殿,赐物良厚,慰遣还国。”
(3).回到都城。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今日贼平无事,主上还国。”
《国语辞典》:归房(归房)  拼音:guī fáng
返回房里。《红楼梦》第六一回:「那时李纨正因兰哥儿病了,不理事务,只命去见探春,探春已归房。」
分类:返回房里
《漢語大詞典》:还镇(還鎮)
(1).返回方镇。晋书·杜预传:“ 预 既还镇,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南齐书·柳世隆传》:“卿好参候之,有急,令诸小戍还镇,不可贼至不觉也。”梁书·傅岐传:“二月, 景 於闕前通表,乞割 江 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
(2).返回并镇守。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冬十月, 琬 还镇 涪 。”周书·文帝纪上:“ 渭州 刺史 可朱浑元 还镇 渭州 。”
《漢語大詞典》:收风(收風)
指犯人放风后返回牢房。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一章:“他凝望着一间间牢房依次放风,依次收风。”
《國語辭典》:折回  拼音:zhé huí
半途返回。如:「走到半路,才想到忘记带伞,又折回家里去拿。」《清史稿。卷一五五。邦交志三》:「法公使布尔布隆以进京换约为名,随英公使普鲁斯赴天津,拒不纳,致伤败数百人,折回上海,声言调兵复仇。」
《國語辭典》:退回  拼音:tuì huí
1.归还、退还。《红楼梦》第五七回:「这丫头今儿不疯了!怎么去了几日,忽然变了一个人。我明儿必回老太太,退回你去,我不敢要你了。」
2.倒转回去,返回。如:「这是一条死巷子,得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