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摄受因过失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由造种种恶业之因,摄取未来苦果,展转轮回,不能解脱,是为摄受因过失。
观过去因缘,谁最真正应为父母
【三藏法数】
谓如来将欲降生,先观过去因缘,谁可为其父母。以净饭王、摩耶夫人真正无邪,宿有因缘,可为父母;故于此王宫现降生也。(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
见过默然
【三藏法数】
谓比丘入大众中,若见僧中有不如理之事,若便言说,恐致别异,故当安忍,默而不言,是为见过默然。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三藏法数】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者,明了论疏云:出家先须防心三过,谓于上味食起贪,下味食起瞋,中味食起痴。以此不知惭愧,堕三恶道,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好求法师过罪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奉承师长如事父母,听受其教,则菩提之果可成,若窥伺以求其过,则不惟无听受之诚,且亏事师之道,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潮不过限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涅槃之时,扶律谈常,制诸禁戒,令诸弟子如法受持,不得踰越。如经所说,制诸比丘不得受畜八不净物之类。犹如海潮,朝夕往来,不过其限也。(八不净物者,一置买田宅,二种植根栽,三贮聚谷粟,四畜养奴婢,五畜养群畜,六藏积金银财宝,七藏积象牙刻镂等物,八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煮爨也。)
【三藏法数】
此喻善慧地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护世功德,利于世间,随机授法,不差根器也。(护世者,谓救护世间也。)
不得举比丘过
【三藏法数】
谓比丘有过,比丘尼不得举。比丘尼若有过,听比丘举,当自省察也。
有过从僧忏
【三藏法数】
谓比丘尼有过失,应在比丘众中忏悔自首,以除憍慢之心也。
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藏法数】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过去施
【三藏法数】
谓菩萨闻过去诸佛菩萨,所有功德,不贪不著,见法如梦;但为教化,取著众生,成熟佛法,即为说之。观过去法,都不可得,毕竟皆舍,是名过去施。
无过失戒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不自贡高,言我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但一其心而持于戒也。
不说过罪戒
【三藏法数】
不说过罪戒者,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过去世说过去世
【三藏法数】
谓过去世中,说过去世之事也。
过去世说未来世
【三藏法数】
谓过去世中,说未来世之事也。
过去世说现在世
【三藏法数】
谓过去世中,说现在世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