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数落
公罪
小疵
举劾
弃瑕
移过
护短
玷缺
百非
念咎
分过
微瑕
尤悔
纤瑕
十过
《國語辭典》:数落(數落)  拼音:shǔ luo
责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秀才被马氏数落一顿,嘿嘿无言。」《红楼梦》第三三回:「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话可回。」也作「诉落」。
《國語辭典》:公罪  拼音:gōng zuì
法律上指公务上所获得的罪。
《漢語大詞典》:小疵
(1).小过失;小缺点。易·繫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汉书·平帝纪》:“不以小疵妨大材。” 唐 韩愈 《读荀》:“ 荀 与 扬 大醇而小疵。”明史·汪文辉传:“今或搜抉小疵,指为大蠹,极言丑詆。”
(2).小嫌隙。宋书·索虏传:“不图彼朝计疆埸之小疵,不相关移,窃兴师旅,亡我宾属。”
《國語辭典》:举劾(舉劾)  拼音:jǔ hé
列举罪状,加以弹劾。《史记。卷八八。蒙恬传》:「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汉书。卷四五。江充传》:「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漢語大詞典》:弃瑕(棄瑕)
不追究缺点过失。《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伏惟敷含垢之道,存弃瑕之义,远思 剧孟 ,近取 李邕 ,岂惟成愷悌之泽,实亦归天下之望。” 明 陈子龙 《直纠大贪疏》:“洗濯肺肠,尽改往辙,以报朝廷弃瑕之恩。”参见“ 弃瑕録用 ”。
《國語辭典》:弃瑕录用(棄瑕錄用)  拼音:qì xiá lù yòng
瑕,玉上的斑点,借指过失。弃瑕录用指不计较其缺点过失而加以任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也作「弃瑕取用」。
《漢語大詞典》:移过(移過)
将过失转推于他人。史记·孝文本纪:“百官之非,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所以秘祝移过,异於 成汤 之心。”
分類:过失他人
《國語辭典》:护短(護短)  拼音:hù duǎn
春秋时孔子有一天要出门,突然下起雨来,学生们建议去向子夏借伞,孔子说子夏非常看重财物,不直商借。与人相交,要宣扬别人优点,避开别人的缺点。典出《孔子家语。致思》。后用以指故意避开别人的短处或缺点。《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亦引申为不顾是非,只是一味袒护自己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你父母之情,未免护短。」
《漢語大詞典》:玷缺
亦作“ 玷闕 ”。
(1).白玉上的斑点、缺损。也指玉上出现斑点、缺损。 唐 程长文 《书情上使君》诗:“但看洗雪出圆扉,始信白珪无玷缺。”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闕。”
(2).比喻缺点,过失。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復作诗,自著復玷缺之囏难,因以戒示子孙。”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行有玷缺而才不能供国事者,则无论男女皆不得为公民。”
《漢語大詞典》:百非
种种过失。《孔子家语·六本》:“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
分類:种种过失
《漢語大詞典》:念咎
反省过失。后汉书·郎顗传:“伏惟陛下躬日昊之听,温三省之勤,思过念咎,务消祇悔。” 宋 朱熹 《书先吏部韦斋记铭并刘范二公帖后》:“使永永奉承,不至失坠,庶几得以少伸省愆念咎之万一。”
《漢語大詞典》:分过(分過)
分担过失、过错。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 庄宗 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巵谢 承业 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王卫尉:“ 卫尉 曰:‘ 秦 以不闻其过亡天下, 李斯 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清 卢文弨 《〈履斋示儿编〉跋》:“若更以我所校益之,惧将为之分过。”
《漢語大詞典》:微瑕
细小的瑕疵。亦喻小缺点,小过失。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赋。” 唐 柴宿 《瑜不掩瑕》诗:“朗玉微瑕在,分明异璞瑜。”《宋史·叶清臣传》:“宰相所恶,则捃以微瑕,公行击搏。” 清 罗正伟 《清廷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放言高论,不无微瑕。”
《國語辭典》:尤悔  拼音:yóu huǐ
怨恨、懊悔。《汉书。卷一○○。叙传下》:「疑殆匪阙,违众迕世,浅为尤悔,深作敦害。」
分類:过失悔恨
《漢語大詞典》:纤瑕(纖瑕)
微小的瑕疵。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过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 北齐 刘昼 新论·妄瑕:“是以 荆 岫之玉,必含纤瑕;驪龙之珠,亦有微纇。” 唐 韩愈 《月蚀》诗:“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浄无纤瑕。” 清 赵翼 《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他年青史传,粹然无纤瑕。”
《漢語大詞典》:十过(十過)
(1).指将领的十种过失。六韬·龙韬:“ 武王 问 太公 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 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2).指国君的十种过失。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於諫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諫臣,则絶世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