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僵卧袁安
 
冻卧袁安
 
洛阳高卧
 
穷檐高卧
 
卧袁安
 
袁安僵卧
 
袁安爱晴早
  
袁门闭
 
闭门高卧
 
高卧过冬

相关人物
袁安


《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袁安〉~57~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馀,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國語辭典》:过冬(過冬)  拼音:guò dōng
度过冬季寒冷的时期。如:「雁子飞到南方过冬。」
《漢語大詞典》:过冬作物(過冬作物)
越冬作物。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到第二年春季或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
《漢語大詞典》:凌冬
(1).越冬;过冬。 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诗:“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园有餘地,不能种蔬,竞拔草根醃藏,以为寒月之用……彼詎知南方有凌冬弥茂之蔬耶?”
(2).寒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寒月芙蕖:“宴时方凌冬,窗外茫茫,惟有烟緑。”
《漢語大詞典》:越冬
犹过冬。多用于植物、鱼类、昆虫之属。 浩然 《艳阳天》第十章:“畦里种的是越冬的菠菜、韭菜、羊角葱。”如:管好越冬作物;消灭越冬蚊蝇。
《國語辭典》:蛰虫(蟄蟲)  拼音:zhí chóng
藏伏土中冬眠的虫类。《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庄子。天运》:「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
《國語辭典》:惊蛰(驚蟄)  拼音:jīng zhé
1.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地球运行至春分点前十五度,或冬至点后七十五度,落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2.受惊醒的蛰居动物。晋。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國語辭典》:启蛰(啟蟄)  拼音:qǐ zhí
1.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复出。
2.惊蛰的旧称。参见「惊蛰」条。
《國語辭典》:寒事  拼音:hán shì
1.准备禦寒过冬的事。唐。杜甫 小园诗:「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2.寒天的景色。唐。杜甫 村雨诗:「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
《漢語大詞典》:宿雪
积留过冬的雪。《后汉书·和帝纪》:“京师去冬无宿雪,今春无澍雨,黎民流离,困於道路。” 李贤 注:“以其经冬,故言宿也。”
分類:过冬
《国语辞典》:过小年(过小年)  拼音:guò xiǎo nián
过冬至。冬至是过年前最大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人都要吃汤圆,表示又大了一岁,故视同过年。
《漢語大詞典》:潜底(潛底)
指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國語辭典》:蛰兽(蟄獸)  拼音:zhí shòu
冬眠的动物。《周礼。冬官。穴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汉。郑玄。注:「蛰兽,熊罴之属,冬藏者也。」
《國語辭典》:越冬作物  拼音:yuè dōng zuò wù
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直到次年春、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
《漢語大詞典》:袁安高卧
汉 时 袁安 未达时, 洛阳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独僵卧不起, 洛阳 令按行至 安 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 阴平 长、 任城 令。见后汉书·袁安传 唐 李贤 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絶跡,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袁安 高卧太寒酸, 党尉 羊膏未尽欢。”亦省作“ 袁安卧 ”。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 东郭 行,难效 袁安 卧。”《西游记》第十八回:“那里得 东郭 履, 袁安 卧, 孙康 映读;更不见 子猷 舟, 王恭 币, 苏武 餐氊。”或作“袁安睡”。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 袁安 睡,呵笔君为谢客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