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急风骤雨(急風驟雨)
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章炳麟 《五无论》:“至於神话, 希腊 、 印度 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羣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方纪 《歌声和笛声》:“忽然,那只最大的、像战鼓一样雄壮的大三弦停止了,却在这急风骤雨一样的无数三弦的奏鸣中,出现了一只跳动着热情的笛子。”亦作“ 急风暴雨 ”。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逆之者灭。” 郭小川 《秋日谈心》诗:“我们却又谈起那急风暴雨的变乱年头。”
《國語辭典》:火然泉达(火然泉達)  拼音:huǒ rán quán dá
如初燃烧的火,愈烧愈旺盛;如初流出的水,愈流愈汹涌。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后比喻扩充蔓延,势不可遏。如:「战争如火然泉达般,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分類:形势迅猛
《漢語大詞典》:熛焱
迅猛的火焰。新唐书·哥舒翰传:“贼负薪塞路,顺风火其车,熛焱炽突,腾烟如夜,士不復相辨,自相鬭杀,尸血狼籍。”
分類:迅猛火焰
《國語辭典》:飙发电举(飆發電舉)  拼音:biāo fā diàn jǔ
像暴风闪电一样突然发动。形容声势猛烈。《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也作「飙举电至」。
分類:声势迅猛
《國語辭典》:飙举电至(飆舉電至)  拼音:biāo jǔ diàn zhì
形容声势猛烈,有如疾风、迅雷。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也作「飙发电举」。
分類:声势迅猛
《漢語大詞典》:车驰马骤(車馳馬驟)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元史通俗演义》第五七回:“敌寨不及防备,猛被 元 兵攻入,车驰马骤,扫了一个精光。”
《國語辭典》:暴风骤雨(暴風驟雨)  拼音:bào fēng zòu yǔ
狂暴的风,急骤的雨。《西游记》第六九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漢語大詞典》:雕捍
亦作“ 雕悍 ”。 像雕一样迅猛强悍。史记·货殖列传:“ 上谷 至 辽东 ,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冠,大与 赵 代 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 司马贞 索隐:“人雕悍,言如雕性之捷捍也。”
分類:迅猛强悍
《漢語大詞典》:冲风破浪(衝風破浪)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艨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衝风破浪也。”亦省作“ 衝浪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况因 麟 紱 两儿观光上国,故此鷁舟千里,衝浪长江。”
《漢語大詞典》:打冲锋(打衝鋒)
(1).部队发起迅猛进攻。《革命民歌集·红军打冲锋》:“红军打冲锋,白军逃无踪。”
(2).引申指抢在前面。 魏巍 《山雨》第一章:“小青骡子刚刚吃饱饮足,正像爬山坡没有经验的人,一上路就打冲锋,使得心疼的主人也勒它不住。”
《漢語大詞典》:春风野火(春風野火)
比喻迅猛之势。 左齐 《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分類:迅猛
《漢語大詞典》:票贼(票賊)
迅猛的盗贼。新唐书·徐商传:“﹝ 徐商 ﹞徙节 山南东道 , 襄 多山棚,为票贼, 商 取材卒为捕盗将,别为屯营,寇所发,輒迹捕,捕必得,遂为精兵。”
分類:迅猛盗贼
《漢語大詞典》:劈头盖脑(劈頭蓋腦)
亦作“ 劈头劈脑 ”。亦作“ 劈头盖顶 ”。 正对着头部。形容来势迅猛。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十章:“动不动便是耳光棍子,甚至扁担之类,可以打得死人的家伙,劈头劈脑打下来。” 杨朔 《春雷一声》:“革命象一声春雷似的,劈头盖顶压上来了。” 峻青 《海啸》第三章十二:“突然,一个巨大的浪头劈头盖脑地打了下来。”《十月》1981年第5期:“有一回,她在团组织生活会上劈头盖脑地批评我,气得我一星期没理她。”
《漢語大詞典》:彭勃
(1).迅猛不衰貌。南齐书·五行志:“风起迅急,从东方来,暴疾彭勃浪津。”
(2).草名。太平御览卷九九七引《神仙服食经》:“十一月採彭勃,彭勃,白蒿也。”
《漢語大詞典》:磞星
奔星。比喻动作迅猛。《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 素姐 那里肯听,还使巴掌磞星般往 杜其思 的脸上打。”
分類: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