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97,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达生死海底
心达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
叔达
叔齐(别称 墨胎智 智 字 公达 )
伯达
檀伯达
释迦牟尼佛(别称 释迦牟尼、如来佛、如来佛祖、释迦如来、释迦老子、瞿昙老子、净饭王子、净梵王子、悉达、释迦 悉达多、悉达陀 瞿昙 号 天人师 )
项橐(世称 达巷党人 )
臧孙达( 哀伯 )
孔达(别称 卫庄叔 )
虫达( 曲成侯 圉 )
麻达
佛类词典(续上)
调达推山达生死海底
心达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
其它辞典
士达叔达
叔齐(别称 墨胎智 智 字 公达 )
伯达
檀伯达
释迦牟尼佛(别称 释迦牟尼、如来佛、如来佛祖、释迦如来、释迦老子、瞿昙老子、净饭王子、净梵王子、悉达、释迦 悉达多、悉达陀 瞿昙 号 天人师 )
项橐(世称 达巷党人 )
臧孙达( 哀伯 )
孔达(别称 卫庄叔 )
虫达( 曲成侯 圉 )
麻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相传为朱襄氏之臣。作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高阳氏之才子。为八恺之一。舜举用之,使主后土以理百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末人。墨胎氏,名智,字公达。孤竹国君初之子。详伯夷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成王时人。或以为宣王时人。伯达与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称周之八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武王之臣。与苏忿生俱封于河内。伯达封于檀邑,因以为氏。
人物简介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佛名悉达多,净饭王子,年十九立为太子,出家成佛,号天人师。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至周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死,年七十九,是为贤劫第四世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人。相传年七岁而为孔子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臧彄子。鲁桓公时大夫。桓公二年,宋太宰华父督杀宋殇公,以郜大鼎赠鲁以求支持,桓公取之,纳于太庙。达谏不听。卒谥哀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95 【介绍】: 春秋时卫国人。亦称卫庄叔。成公时为卿。成公九年,晋襄公伐卫。陈共公为卫谋,命其率师御晋而陈为卫请和于晋。十年,卫执之以取悦于晋。成公十二年晋以其为卫之良臣,使归。卫穆公三年,与晋原縠、宋华椒等盟于清丘。宋以陈附楚,攻陈,卫使达救之。晋因而攻卫。孔达自杀。卫人以此向晋解说而得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80 【介绍】: 西汉人。以西城户将三十七人从刘邦起于砀,至霸上,为执金吾。从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高祖六年,封曲成侯。后以将军击燕、代。卒谥圉。
人物简介
调达推山
【三藏法数】
佛往昔于罗阅祇城,有长者名须檀,家富多财,子名须摩提。其父须檀命终已后,摩提异母弟名修耶舍摩提,不欲与弟分财。一日与弟执手,共登耆阇崛山,将至高崖,便推置崖底,以石堆之,其弟命绝。佛告舍利弗:长者须檀者,我父王白净是也。须摩提者,则我身是。修耶舍者,今提婆达多是也。以是因缘,我于耆阇崛山经行,为提婆达多举崖石以掷我头,山神以手接石,石边小片,迸中我脚,拇指破而血出。(梵语耆阇崛,华言鹫头,即灵鹫山也。须檀、须摩提俱无翻。)
佛往昔于罗阅祇城,有长者名须檀,家富多财,子名须摩提。其父须檀命终已后,摩提异母弟名修耶舍摩提,不欲与弟分财。一日与弟执手,共登耆阇崛山,将至高崖,便推置崖底,以石堆之,其弟命绝。佛告舍利弗:长者须檀者,我父王白净是也。须摩提者,则我身是。修耶舍者,今提婆达多是也。以是因缘,我于耆阇崛山经行,为提婆达多举崖石以掷我头,山神以手接石,石边小片,迸中我脚,拇指破而血出。(梵语耆阇崛,华言鹫头,即灵鹫山也。须檀、须摩提俱无翻。)
达生死海底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诸法,洞彻生死渊源,不为轮转所溺,是为达生死海底。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诸法,洞彻生死渊源,不为轮转所溺,是为达生死海底。
心达
【三藏法数】
心达即意识也。谓目乾连,闻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即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其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游于十方,无所挂碍。由是神通自在,圆明清净。故云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梵语目乾连,华言䌽菽氏。旋湛,谓旋复澄湛之性也。从舍利弗至目乾连,是于六识悟入圆通。)
心达即意识也。谓目乾连,闻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即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其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游于十方,无所挂碍。由是神通自在,圆明清净。故云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梵语目乾连,华言䌽菽氏。旋湛,谓旋复澄湛之性也。从舍利弗至目乾连,是于六识悟入圆通。)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以无漏智慧,通达三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之底,一切诸有,皆悉令其散坏,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天,以其难到,故名底也。)
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以无漏智慧,通达三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之底,一切诸有,皆悉令其散坏,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天,以其难到,故名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