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吴达之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义兴人。嫂亡无以葬,自卖为十夫客以营葬。从弟夫妇荒年被卖江北,货田赎之,与之同处。郡命为主簿,固以让兄。又让世业旧田与族弟,弟亦不受,致田闲废。齐高帝建元三年,诏表门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499 【介绍】: 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仲达。沈庆之子。少以宽雅正直见知。仕宋,起家主簿。后父为沈攸之所杀。宋末攸之反,萧道成加其冠军将军,督吴兴、钱塘军事。遂收杀攸之宗族。入齐,为侍中。武帝永明中,预废郁林王,加散骑常侍。始安王萧遥光谋废东昏侯,败死。见东昏侯肆行杀戮,托老疾不预朝机,卒为东昏侯所杀。谥忠宪。
许明达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汝南人。永明中,雍州刺史王奂被诛,故旧无敢至者。明达先为奂参军,躬为殡敛,当时高其节。
卢昶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 【介绍】: 北魏范阳涿人,字叔达,小字师颜。卢敏弟。孝文帝太和初以太子中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使南齐,有辱使命,归遂罢黜。宣武帝时,景明初,除中书侍郎,累迁侍中、兼吏部尚书。出除镇东将军、徐州刺史。永平四年表请取朐山,惨败免官。未几,复为雍州刺史卒。
全后魏文·卷三十七
昶字叔达,小字师颜。渊第三弟。大和初,为太子中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免。复除彭城王友,转秘书丞。景明初,除中书侍郎。历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迁散骑常侍。兼尚书,转侍中、吏部尚书。出为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延昌初,兵败,免。复拜太常卿,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进号镇西将军。熙平元年卒,赠征北将军、冀州刺史,谥曰穆。
释明达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明达。姓康氏。其先康居人也。童稚出家严持斋素。初受十戒便护五根。年及具足。行业弥峻。胁不著席日无再饭。外肃仪轨内树道因。广济为怀游行在务。以梁天鉴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部。时巴峡蛮夷。鼓行抄劫。州郡徵兵克期诛讨。达悯其将苦。志存拯拔。独行诣贼。登其堡垒。慰喻招引。未狎其情。俄而风雨晦冥雷霆振击。群贼惊骇恻尔求哀。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营办始就昏霾立霁。山泽通气天地开朗。翕然望国并从王化。襁负排薮獭弁前趋者。其徒充泽。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兵威不设而万里坦然。达之力也。后因行汶中。路逢有人缚豚在地。声作人语曰。愿上圣救我。达即解衣赎而放之。尝于夜中索水洗脚。弟子如言。而泥竟不脱。重以汤洗。如前不去。乃自以水灌之。其脚便净。达曰。此鱼膏也。更莫测其所从。行至梓州牛头山。欲构浮图及以精舍。不访材石直觅匠工。道俗莫不怪其言也。于时二月水竭。即下求水。乃于水中得一长材。正堪刹柱。长短合度。佥用欣然。仍引而竖焉。至四月中。涪水大溢木流翳江。自泊村岸都无溜者。达率合皂素通皆接取。纵横山积。创修堂宇架塔九层。远近并力一时缮造。役不逾时。欻然成就。而躬袭三衣并是粗布。破便治补寒暑无革。有时在定据于绳床。赫然火起。众往扑灭。惟觉清凉。有沙门僧救者。积患挛躄。来从乞差。达便授杖令行。不移晷景骤步而返。斯阴德显济功不可识。其例甚矣。又布萨时身先众坐。因有偷者穿墙负物。既出在外迷闷方所还来投寺。遂喻而遣之。故达化行楚蜀。德服如风之偃仆也。故使三蜀氓流或执炉请供者。或散花布衣者。或舍俗归忏者。或剪落从法者。日积岁计又不可纪。以天监十五年。隋始兴王还荆州。冬十二月终于江陵。春秋五十有五。达形长八尺。容式伟然敷弘律训及以讲诵。乍讽俗书用悟昏识。铨序罪福无待重寻。故详略而传矣。
神僧传·卷第五
释明达。姓康氏。其先康居国人也。童稚出家。严持斋戒年及具足行业弥峻。胁不著席日无再饭。外仪轨则内树道因。广济为怀游行在务。以梁天监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郡。时巴峡蛮夷鼓行抄劫。州郡徵兵克期诛讨。达悯其将苦志存拯拔。独行诣贼登其堡垒。慰喻招引未狎其情。俄而风雨晦冥雷霆震击。群贼惊骇恻尔求哀。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营办始就。昏霾立霁。山泽通气。天地开朗。翕然望国。并从王化。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后因行役中路逢人缚豚在地。声作人语曰。愿上圣救我。达即解衣赎而放之。尝于夜中索水洗足。弟子如言。而泥竟不脱。重以汤洗如前不去。乃自以水灌之。其足便净。达曰。此鱼膏也。更莫测其所从。行至梓州牛头山。欲搆浮屠及以精舍。不访材石直觅匠工。道俗皆怪其言。于时三月水竭即下求木。乃于水中得一长材。正堪刹柱。长短合度。佥用欣然。仍引而竖焉。至四月中涪水大溢。木流翳江。自泊村岸都无溜者。达率合道俗通皆接取。从横山积。创修堂宇架塔九层。远近并力一时缮造。役不逾时欻然成就。而躬袭三衣并是粗布。破便治补寒暑无革。有时在定据于绳床。赫然火起众往扑灭。唯觉清凉。有沙门僧救者。积患挛躄来从乞瘥。达便授杖令行。不移晷景骤步而返。又布萨时身先众坐。因有偷者。穿墙负物既出在外。迷闷方所还来投寺。遂喻而遣之。天监十五年随始兴王还荆州。冬十二月终于江陵。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康。康居人。童稚出家。严持斋戒。初受十戒。便护五根。年及具足。行业弥峻。胁不著席。日无再饭。外仪轨则。内树道因。广济为怀。游行在务。以梁天监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部。时巴峡蛮裔。鼓行抄劫。州郡徵兵。刻期诛讨。达志存拯拔。独行诣贼。慰喻招引。未狎其情。俄而风雨晦冥。雷霆震击。郡贼惊骇。恻尔求哀。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营办始就。昏霾立霁。翕然望国。并从王化。襁负排薮。獭兽前趋者。其徒充泽。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兵威不设。而万里坦然。后因行役中路。逢有人缚豚在地。声作人语曰。愿上圣救我。达即解衣赎而放之。行至梓州牛头山。欲构浮图。及以精舍。不访材石。直觅匠工。道俗莫不怪其言。于时三月水竭。即下求木。乃于水中得一长材。正堪刹柱。长短合度。佥用欣然。仍引而竖焉。至四月中。涪水大溢。木流翳江。自泊村岸。都无溜者。达率合皂素。通皆接取。从横山积。创修堂宇。架塔九层。远近并力。一时缮造。役不逾时。剡然成就。而躬袭三衣。并是粗布。破便治补。寒暑无革。有时在定。据于绳床。赫然火起。众往扑灭。唯觉清凉。有沙门僧救者。积患挛躄。来从乞瘥。达便授杖令行。不移𠷳景。骤步而返。又布萨时。身先众坐。因有偷者。穿墙负物。既出在外。迷闷方所。还来投寺。遂喻而遣之。以天监十五年。随始兴王。还荆州。冬十二月。终于江陵。春秋五十有五。
元鉴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绍达。武昌王拓跋平原次子。兄和为沙门,奉诏袭爵。颇览书传,沉默少言。孝文帝太和时为齐州刺史,时帝力改旧制,鉴采齐旧风,更改吏治,变风易俗皆合规矩,帝下诏褒美,颁之天下。宣武帝初,转徐州刺史,适徐、兖大水,人多饥饿,鉴表加赈恤,人赖以济。卒谥悼。
全后魏文·卷十五
鉴字绍达,道武子,河南王曜之曾孙。太和中袭爵,拜通直散骑常侍,寻加冠军将军,守河南尹,进平南将军,除左卫将军,出为征虏将军、齐州刺史。宣武即位,转徐州刺史。正始中薨,谥曰悼王。
柳玄达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9—501 【介绍】: 北魏河东南解人。颇涉经史。仕齐明帝历诸王参军。与叔业为姻亲。叔业镇寿春,委以管记。叔业谋降魏,玄达赞成其计。入魏。宣武帝景明初除司徒咨议参军,封南顿县子。
明达姓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康氏。西域康居国人也。童稚出家。及受具足。行业弥峻。胁不至席。日无再饭。天监初。届益部时则巴峡蛮夷。鼓行抄劫。州郡将徵兵讨之。达悯其见杀。乃驰诣贼垒。招抚贼未喻。忽风雨雷电交作。贼惧求达哀救。达使具列千镫以祷。即明霁如故。贼亦敛缩就农亩。而行役往来者。无复患。皆达力也。尝道逢缚豚者。豚伏地作人语曰。愿上圣解我缚。达遽脱衣赎。又夜从田中归。弟子以汤濯足泥不去。达曰。此鱼膏也。恶可濯以汤哉。因易之以水。泥即去矣。至梓州忽发愿欲构精舍。反浮图于牛头山。然初未尝购材而辄访善工。议者莫不笑其诞。时方三月。涪水涸甚。俄使掘水中出钜材以为柱。四月水大涨材木翳江下取。而积之如山。未几寺与塔并就。峻杰壮丽甲一方。 沙门僧救久患挛躄。从达乞治疗。达授杖命之行骤步。以反无所苦。 盗有窥其布萨而负物踰垣者。竟眩惑不知所往。卒复拔寺中。慰喻遣去。间据绳床入禅定。烟焰赫然。众趋灭之则固无火也。天监十五年十二月。终于江陵。寿五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49 【介绍】: 即梁武帝。南朝梁开国君主。南兰陵人,字叔达,小字练儿。仕齐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末,皇室内乱,起兵入京,独揽政权,封梁王,旋废齐和帝自立,改国号梁。即位后,重儒兴学,改定“百家谱”,设谤木,断贡献,政甚可观。后重用士族,信奉佛教,大建寺院,并三次舍身同泰寺。中大同二年,接纳东魏叛将侯景归降,旋又许东魏求和,景疑作乱,京都陷,饥困而死。在位四十八年,庙号高祖。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著述甚多,已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全梁文·卷一
帝姓萧讳衍字叔达,小名练南,兰陵武进中都里人,齐高帝族孙,永明初为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历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随王镇西咨议参军,隆昌初为宁朔将军,镇寿春,除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明帝即位,封建阳男,历右军晋安王司马进陵太守,入为博士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镇石头,寻拜辅国将军雍州刺史,永元末进征东将军,和帝即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假黄钺,进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梁公,加九锡,位相国,进封梁王,以中兴二年四月受禅,改元七: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在位四十八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有《周易讲疏》三十五卷,《尚书大义》二十卷,又十一卷,《毛诗发题序义》一卷,《礼记大义》十卷、《钟律纬》六卷,《孝经义疏》十八卷,《孔子正言》二十卷,《通史》四百八十卷,《老子讲疏》六卷,《兵书钞》一卷,《兵书要钞》一卷,《金策》三十卷,《围棋品》一卷,《棋法》一卷,《集》三十二卷,《诗赋集》二十卷,《净业赋》三卷,《杂文集》九卷,《别集目录》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3—526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宣达。梁武帝弟。初仕齐为卫军庐陵王法曹行参军。梁武帝天监元年,封临川郡王,位扬州刺史。四年,率师北伐,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有。至洛口,因风雨夜惊,弃军,致全军溃散。性贪吝,领扬州刺史二十余年,家有库室百间,积钱三亿余,他物不计其数,奢侈豪华。豫章王萧综作《钱愚论》讥之。武帝以宏为兄弟私亲,且无政治野心,皆不罪责。官至太尉。卒谥靖惠。
全梁文·卷二十二
宏字宣达,武帝第六子。仕齐,为北中郎桂阳王功曹史。武帝下建康,以为中护军,领石头戍事。及受禅,封临川王,拜扬州刺史。迁司徒,领太子太傅,迁司空,进太尉。以公事,左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加司空,母忧去职。起为中书监,坐罪免。寻为司徒,迁太尉。普通七年死。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谥曰靖惠。
僧达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56 【介绍】: 北齐僧。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从勒那三藏学《地论》,深习禅法,有异行。梁武帝引入重云殿,誓为弟子。北魏废帝召之入邺,受菩萨戒。北齐文宣帝尤重之,为立洪谷寺,造定寇寺。后卒于洪谷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姓李。上谷人。形器异伦。虎头长耳。双齿过寸。见者骇异。志学之年始薙染。即事游历。以阅北岱讲席之盛。登具二夏。乃进毗尼。时犹魏历未替。孝文邀以弘阐四分于庙寺。机论适变。人共褒美。寻复振锡洛阳。受地论于勒那三藏。居久之。那迁化。众奉覆述声骇伊谷。俄听光师十地有所发明。遂从禀菩萨戒。雅闻梁武弘法。即南济江入觐。诏驸马殷均。引见重云殿。连席七宵。秘妙宣泄。请从加戒为弟子。仍令旬浃陛对。诏住同泰寺。以便开示。尝与志公遇。公曰。大福德人也。故帝每以为北方鸾法师达法师皆肉身菩萨云。留一纪。归兖州。时侯景方治行台。就天观山筑丈六寺。以迎之。而达且念身为苦器。莫足维持。遽饵苓断粒。誓终此报。顷之魏废帝。诏仆射高隆之聘至邺都。并为中山王授菩萨戒。及齐继魏统。文宣在位。尤礼重。前后归崇。凡十度。诏于林虑山黄华岭下作洪谷寺。又以神武旧庙作定𡨥寺。听其往来燕处。始达将经营洪谷。虎遮其前不可入。祝曰。兹欲创造。以福幽灵。若许者可避去。虎即去。一日议返邺未行。夜见黄服而拜跪者。自称戴山胡曰。王约三谷备供养矣。愿无复还。达谓在山则所利益者寡。在京则所利益者多。贫道观机而动。幸勿沮也。夜有媪闯户而馈米糕者曰。弟子山神之偶也。今僧于礼佛之际。而独遗弟子名。宁非偏乎。得兼唱可矣。达辞其糕。而许之。复为山神读经月馀。失所畜狗。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不谨。而檀越警之。以贻祸于狗也。具问焉。则曰。本读金光明经。偶误易以维摩经耳。于是达祝曰。昨虽读馀经。其功德亦属檀越。未几而狗出窦中。视其顶有御啮痕。则知其以虎故。然天保七年六月七日。终于谷寺。寿八十二。大驾奔赴举哀。六军号恸。声震山林。葬谷中立碑岩下。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僧达。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代听习为业。及受具后宗轨毗尼。进止沈审非先祖习。年登二夏。为魏孝文所重。邀延庙寺阐弘四分。而形器异伦见者惊奉。虎头长耳双齿过寸。机论适变时其高美。与徐州龙达各题称谓。寻复振锡洛都。因遇勒那三岁。奉其新诲。不久值那迁化。覆述地论声骇伊谷。令望归信相次称谒。后听光师十地发明幽旨。遂从受菩萨戒焉。因从请业有名学众。又南会徐部随通地论。梁武皇帝拨乱弘道。衔闻欣然遂即济江造宫请见。敕驸马殷均。引入重云殿。自昼通夜传所未闻。连席七宵帝叹嘉瑞。因从受戒。誓为弟子。下敕住同泰寺。降礼供奉。旬别入殿开示弘理。年移一纪道怀有据。请辞还魏。乃经七启方许背梁。时兖州行台侯景为造二寺。山名天观。治曰。丈六达念身为苦器难可维持。乃试履裁约。饵苓断粒。自此终报。资用通生。未为魏废帝中王敕仆射高隆之召入邺都。受菩萨戒。暨齐文宣特加殊礼。前后六度归崇十善。达性爱林泉居闲济业。帝为达于林虑山黄华岭下立洪谷寺。又舍神武旧庙造定寇寺。两以居之。初达经营山寺将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灵。若相许者。可为避道。言讫寻去。及造寺竟安众综业。达反邺京。夜有神现。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载山神也。王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遮止。又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白日无暇。今故参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糕可将还。后当为礼。因令通为之。时一拜兼唱。其含幽识明皆此类也。达遣弟子道爽。为山神读金光明经。月馀有虎来将狗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为檀越读经。具问之。果云三日来别诵维摩耳。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馀经。其福亦属檀越。若有灵鉴放狗还也。至晓狗还。看于顶上有衔啮处。斯又接统神明。殆不可测。讲华严四分十地地持。虽无疏记而敷扬有据。特善论议知名南北。禅法一门开世殊广。曾游梁境。志公遇而告曰。达禅师是大福德人也。帝亦深敬。常顾侍臣云。北方鸾法师达禅师。肉身菩萨。恒向北遥礼。其为时君所重无有加焉。一时少觉微疾。端坐绳床口诵波若。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山寺。春秋八十有二。即齐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宣帝闻之。崩腾惊赴。举声大哭。六军同号山林为动。葬于谷中岩下。立碑于后余以贞观九年亲往礼谒。骸骨犹存。寺宇遗迹宛然如在。自达奉心玄道。情无间然。有识同亲无闻嫌隙。承先私憾倍加事之。荣胜高流弥所谦退。自季世佛法崇尚官荣。侥倖之夫妄生朋翼。而达为国都眇然无顾。昭玄曹局曾不经临。斯乃圣达之所轻。寔世福之嘉相矣。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达。俗姓李氏。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代听习为业。初经营山寺。将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灵。若相许者可为避道。言讫寻去。及造寺竟安众综业。达返邺京。夜有神现。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戴山胡也。王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遮止。又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曰日无暇今故参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糕可将还。后当为礼佛兼名也。因令通礼之时一拜兼唱。达遣弟子道爽为山神读金光明经。月馀有虎来盗犬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为檀越读经。具问之。果云。年日来别读维摩耳。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馀经其福亦属檀越。若有灵鉴放犬还也。至晓犬还。看于顶上有衔啮处。一日少觉微疾。端坐绳床。口诵般若。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山寺。春秋八十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18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彦达。梁武帝弟。初仕齐为著作佐郎。从萧衍起兵反齐,为南徐州刺史。入梁,封安成郡王。值岁饥,以私财赡百姓,济活甚多。累迁江、荆、郢、定诸州刺史。武帝天监七年,巴陵马营蛮沿江反抗甚烈,秀为荆州刺史,派兵镇绥。性喜学术,搜集经记,曾招学士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已行于世。官至雍州刺史。卒后,诏许其故吏奏请,为立墓碑。时高才游其门者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各制其文,咸称实录,遂四碑并建。
全梁文·卷二十二
秀字彦达,武帝第七子。仕齐,为著作佐郎,迁后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武帝举义,以为辅国将军、晋熙王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授使持节南徐州刺史。及受禅,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王,征领石头戍,加散骑常侍。进号右将军,加领军中书令。出为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迁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迁号安西将军。征为侍中、中卫将军,复出为郢州刺史。迁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天监十七年死,赠侍中、司空,谥曰康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 【介绍】: 即菩提达摩。或作达磨。高僧。南朝梁时南天竺国王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师从般若多罗尊者,为西土禅宗二十八世传人。梁武帝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普通中迎至金陵与谈佛理。谈不契合,乃渡江入魏传布佛教。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参禅九年,人莫测其玄妙。传《楞伽经》及其心法于慧可,于是禅宗得流传中国。世称中土禅宗初祖。
全后魏文·卷六十
菩提达磨姓刹帝利,天竺王子。梁大通元年(即普通八年)。来至东土,与梁武语,机缘不契,度江来归,止嵩山少林寺,明年终(大通二年即孝庄建义元年)。梁武帝追慕为碑,昭明为祭文,是为初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南天竺香至国王之季子也。刹帝利种。资性开朗。神慧无方。志存大乘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游化其国。受王供养。以神通力。知其密迹。使与二兄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辨所施珠。而磨才智无碍。二兄不能屈。尊者因谓之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以承统寄。磨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躬行阐导。破伏六宗。然观震旦。有大乘气象。故附舶东来。阅三寒暑。达于南海。时梁大通元年也。广州既备礼迎接。即驿奏武帝。帝诏至。慰劳勤渥。问曰。朕自御极以来。造寺写经度僧。有何功德。答曰。人天小果耳。上曰。何谓大乘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上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上曰。对朕者谁。答曰不识。上终无所领悟。乃北抵魏。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危坐。终日嘿然。人竞以壁观婆罗门称之。时则孝明帝武泰元年也。帝钦磨道德。三诏不起。就赐摩衲袈裟。金钵银水瓶。以致供养。 俄有沙门惠可道副道育尼总持者。从其诲励九年。乃命之曰。时至矣。汝等宜各言其所得乎。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磨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磨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磨曰。汝得吾骨。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磨曰。汝得吾髓。于是顾谓慧可曰昔如来。以王法眼藏。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以至于吾。我今付汝。汝当护持。拜授袈裟。以表信。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又曰吾观震旦。惟楞伽经。可以印心。汝等宜加勉。乃往禹门千圣寺。端坐示灭。即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之定林寺。塔其上焉。后三岁。奉使宋云自西域回。遇磨葱岭手𢹂只履。翩然独迈。问之曰。西天去云归以闻。诏启。圹视之。仅只履而已。唐代宗朝追谥圆觉禅师。塔曰空观。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咨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神僧传·卷第四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萧恢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弘达。梁武帝弟。齐郁林王隆昌中,萧鸾(齐明帝)作相,委以腹心,为宁远将军。明帝即位,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前军主簿。齐东昏侯药死其兄萧懿,恢潜逃。及萧衍(梁武帝)起兵,乃出奉迎。入梁,封鄱阳郡王,历官南徐州、郢州刺史,遣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迁都督、益州刺史。官终荆州刺史。恢轻财好施,凡历四州,俸禄随而散之。卒谥忠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6—533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文达。梁武帝弟。起家齐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从萧衍起兵,拜雍州刺史。入梁,封建安王。患恶疾,改封南平郡王,累官侍中、大司马。好学重士,四方知名者多归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有《二旨义》、《性情》、《几神》等论,已佚。
全梁文·卷二十二
伟字文达,武帝第八子。仕齐,历晋安镇北骠骑参军。和帝以为雍州刺史、镇北将军。武帝受禅,封建安王。改封南平王,累迁至中书令、大司马。中大通五年死。赠侍中、大宰,谥曰元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