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辱国丧师(辱國喪師)  拼音:rù guó sàng shī
使国家蒙羞,军士丧命。《明史。卷一九八。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昆、九畴俱宜罪。」
《漢語大詞典》:辱耻(辱恥)
犹耻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至空处,戏拍项领,遂迷闷颠踣。伏定少刻,自顾已马。心亦醒悟,但不能言耳,是大辱耻,诚不可以告妻子,乞勿洩也!”参见“ 耻辱 ”。
分類:耻辱
《國語辭典》:耻辱(恥辱)  拼音:chǐ rù
羞耻侮辱。《文选。贾谊。过秦论》:「故伊尹蒙耻辱,负鼎俎,和五味以干汤。」
《漢語大詞典》:三败之辱(三敗之辱)
曹沫 为 鲁 将,与 齐 战,三战三败。 鲁庄公 惧,乃献 遂邑 之地以和。 齐桓公 许与 鲁 会于 柯 ,将盟, 曹沫 执匕首劫 桓公 于坛上, 桓公 乃许尽还所侵之地。见战国策·齐策六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
《國語辭典》:忍辱负重(忍辱負重)  拼音:rěn rù fù zhòng
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國語辭典》:忍辱含垢  拼音:rěn rù hán gòu
忍受羞辱。汉。班昭《女诫。卑弱》:「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也作「忍耻含垢」、「忍耻含羞」、「忍辱含羞」。
分類:忍耻耻辱
《国语辞典》:忍辱求全  拼音:rěn rù qiú quán
忍受屈辱以顾全大局。如:「为了完成任务,请大家忍辱求全,暂时按捺住脾气,不要计较。」
《漢語大詞典》:丧师辱国(喪師辱國)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明史·杨本传:“﹝ 杨本 ﹞从 景隆 讨 燕 有功, 景隆 忌之,不以闻。寻劾 景隆 丧师辱国,遂以孤军独出,被擒,繫 北平 狱,后被杀。”《轰天雷》第二回:“吾国丧师辱国,一见於 热河 之变,再见於 马关 之役,这回要做第三次了。”
《國語辭典》:丧权辱国(喪權辱國)  拼音:sàng quán rù guó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如:「有为青年感于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矢志革命。」
《韵府拾遗 沃韵》:抗辱
魏书李肃传肃为性酒狂熙平初从灵太后幸江阳王继第肃时侍饮颇醉言辞不逊抗辱太傅清河王怿为有司所弹劾灵太后怒之出为章武内使
《高级汉语词典》:跨下之辱
从他人胯下爬过去的屈辱。比喻胸怀大志的人,能忍辱负重
《高级汉语词典》:裤下之辱
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受的耻辱
《國語辭典》:降志辱身  拼音:jiàng zhì rù shēn
语出《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指贬屈志气,苟合世俗,同流合污。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漢語大詞典》:槚辱
受笞打的羞辱。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羣玉兢惶,几不脱於檟辱。”
分類:笞打羞辱
《漢語大詞典》:进退荣辱(進退榮辱)
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唐 白居易 《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於前,枯柳生於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漢語大詞典》:进荣退辱(進榮退辱)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唐 刘知几 《思慎赋》序:“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此人伦之大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