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分辨是非  拼音:fēn biàn shì fēi
辨别分明是非。如:「作人要能分辨是非,不可混淆黑白。」
《国语辞典》:历历可辨(历历可辨)  拼音:lì lì kě biàn
可以清清楚楚地辨别。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二。朱真人》:「始谛视之,面目、冠裳,历历可辨。」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盗为子延师》:「后复沿旧途觅初地,忆丛箐中有小洞,即前所匍匐而出者,视之,则洞口已塞,新砌泥痕,尚历历可辨也。」
《国语辞典》: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拼音:bù pà bù shì huò,jiù pà huò bǐ huò
(谚语)有了比较,即可辨别优劣。如:「行商讲求货真价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国语辞典》:不问青红白皂(不问青红白皂)  拼音:bù wèn qīng hóng bái zào
不能辨别颜色。比喻人不辨是非曲直,鲁莽做事。《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今日亲家初走到,就把话儿来诉告,不问青红与白皂,一迷将奴胡厮闹。」也作「不分皂白」。
《国语辞典》:不顾青红皂白(不顾青红皂白)  拼音:bù gù qīng hóng zào bái
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人不能辨别是非情由,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红楼梦》第二五回:「马道婆看看白花花的一堆银子,又有欠契,并不顾青红皂白,满口里应著,伸手先去抓了银子拽起来,然后收了欠契。」也作「不分皂白」。
《国语辞典》:贤愚不分(贤愚不分)  拼音:xián yú bù fēn
是非不明,无法辨别贤能者与平庸者。《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数多了,自难免鱼龙混杂,贤愚不分。」
《国语辞典》:乌之雌雄(乌之雌雄)  拼音:wū zhī cī xióng
乌鸦雌雄不易辨别。比喻是非、贤愚不分。《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国语辞典》:指南之助  拼音:zhǐ nán zhī zhù
辨别方向、指点迷津的依据。《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何事当兴,何事当革,还求吾兄指教一番,以当指南之助。」
《国语辞典》:以聋辨声(以聋辨声)  拼音:yǐ lóng biàn shēng
以聋了的耳朵来辨别声音。比喻无法清楚的分辨事物。《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
《国语辞典》:以盲辨色  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
用瞎了的眼睛来辨别颜色。比喻不可能分辨清楚。《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国语辞典》:测谎机(测谎机)  拼音:cè huǎng jī
辨别受测者说话诚、伪的仪器。人在说谎时,其呼吸、脉搏、血压、皮肤电阻等均异于常态,此生理反应,可用测谎机测量和记录,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国语辞典》:对笔迹(对笔迹)  拼音:duì bǐ jī
比勘字迹以辨别出于谁手。如:「要知这黑函是谁写的,只要对笔迹就晓得了。」
分类:字迹辨别
《漢語大詞典》:嘴道儿(嘴道兒)
辨别滋味的能力。红楼梦第一○三回:“那 香菱 也不觉咸,两个人都喝完了。我正笑 香菱 没嘴道儿,那里知道这死鬼奶奶要药 香菱 ,必定趁我不在,将砒霜撒上了,也不知道我换碗。”
《国语辞典》:不管皂白(不管皂白)  拼音:bù guǎ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辨别是非情由,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红楼梦》第一二回:「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贾瑞便意定是凤姐,不管皂白,饿虎一般,……抱到屋里炕上。」也作「不分皂白」。
《国语辞典》:不分好歹  拼音:bù fēn hǎo dǎi
不辨别善恶好坏。《西游记》第二九回:「只恐小妖儿捉了,不分好歹,挟生儿伤了你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