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2,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析辩诡辞
析辞
谈辞如云
同然一辞
同声一辞
逃辞
燕辞惜别
燕辞主人
炫辞
轧辞
训辞深厚
一言半辞
一诺无辞
一面之辞
以辞害意
《漢語大詞典》:析辩诡辞(析辯詭辭)
亦作“ 析辨诡词 ”。 谓巧言邪说。汉书·扬雄传下:“ 雄 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詆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於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颜师古 注:“为巧辩异辞以搅乱时政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仲尼 既没,析辨诡词,驪驾塞路。”
分類:巧言邪说
《漢語大詞典》:析辞(析辭)
玩弄词句。荀子·解蔽:“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 杨倞 注:“所谓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者也。”荀子·正名:“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姦,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
分類:玩弄词句
《国语辞典》:谈辞如云(谈辞如云)  拼音:tán cí rú yún
说话时言辞如云般涌出。形容善于言辞。《后汉书。卷六八。符融传》:「融幅巾奋袖,谈辞如云,膺每捧手叹息。」
《漢語大詞典》:同然一辞(同然一辭)
犹异口同声。 唐 韩愈 《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何乃同然一辞,效儿女故态也?”
分類:异口同声
《漢語大詞典》:同声一辞(同聲一辭)
犹言众口一辞。 清 陈确 《死节论》:“唯 孤竹 二子…… 孔子 称其‘求仁得仁’,盖 紂 虽暴,君也; 武 虽圣,臣也。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分類:众口一辞
《漢語大詞典》:逃辞(逃辭)
躲避辞却。后汉书·独行传·李业:“ 述 ( 公孙述 )闻 业 死……乃遣使弔祠,賻赠百匹。 业 子 翬 逃辞不受。”
分類:躲避避辞
《分类字锦》:燕辞惜别(燕辞惜别)
令狐楚 立秋日诗 燕辞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分类:
《分类字锦》:燕辞主人(燕辞主人)
罗隐 秋霁后诗 蝉已送行客,燕应辞主人。
分类:
《漢語大詞典》:炫辞(衒辭)
卖弄辞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
分類:卖弄辞藻
《漢語大詞典》:轧辞(軋辭)
委曲之辞。《穀梁传·襄公十九年》:“取 邾 田自 漷水 ,轧辞也。” 杨士勋 疏:“轧谓委曲。”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读书万卷:“今之学文者,果有十年书乎?不过抄玉篇之难字,效红勒之轧辞而已。”
分類:委曲
《分类字锦》:训辞深厚(训辞深厚)
见上注
分类:天章
《國語辭典》:一言半辞(一言半辭)  拼音:yī yán bàn cí
极少的言辞。《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國語辭典》:一言半语(一言半語)  拼音:yī yán bàn yǔ
言辞很少。宋。杨万里 送刘德脩殿院直阁将漕潼川诗:「一言半语到金石,四海九州成弟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倒好笑,你请我来吃酒来,一言半语,差了些儿,将我锁在这里。」也作「一字半句」、「一言半字」。
《漢語大詞典》:一诺无辞(一諾無辭)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何典》卷四:“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 六事鬼 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钱钟书 《围城》五:“‘我想女人心肠软,请 孙小姐 去走一趟,也许有点门路,这当然是不得已的下策。’ 孙小姐 一诺无辞道:‘我这时候就去。’”
分類:一口答应
《漢語大詞典》:一面之辞(一面之辭)
见“ 一面之词 ”。
《國語辭典》:一面之词(一面之詞)  拼音:yī miàn zhī cí
单方面或只是部分的理由、说词。《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县里听了一面之词,将田主著实训饬一顿,斥退不理。」
分類:单方面
《漢語大詞典》:以辞害意(以辭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语本孟子·万章上:“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 孟軻 所云‘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大抵古今兴比所在,适有感发者,不必尽相迴避,要各有所主耳。此亦‘説者不以辞害意’之义也。”亦作“ 以词害意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太白 ‘斗酒诗百篇’, 东坡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