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语调(語調)  拼音:yǔ diào
1.说话时轻重、缓急、长短的声调。
2.作者表达其旨意时所持的态度与腔调,有时与主要人物观念一致,有时保持距离以作批判。
《漢語大詞典》:量交
谓考虑人的权势轻重而与之相交。《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故轮盖所游,必非 夷 惠 之室;苞苴所入,实行 张 霍 之家。谋而后动,毫芒寡忒,是曰量交。” 张铣 注:“量,度也,谓度其轻重而交也。”
《漢語大詞典》:秤水
(1).鱼跃水面之称。旧俗认为是涨水之兆。 清 梁章钜 农候杂占之四:“凡鱼跃离水面,谓之秤水。主水涨,高多少,则离水多少。”
(2).每年旧历元旦至十二日,汲水秤其轻重,以卜一年旱涝或丰歉。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于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世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 浙 西人谓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俗以是日秤水,以重为上有年,则极騐。”
《國語辭典》:敁敠(敁敪)  拼音:diān duo
用手估量物体轻重。后用以指在心中衡量、考虑事态大小。《红楼梦》第四一回:「刘姥姥听了,心中敁敠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真竟有。』」也作「掂掇」、「掂算」。
《漢語大詞典》:着三不着两(着三不着兩)
犹言说话行事轻重失当,考虑不周。红楼梦第四五回:“那 珍大爷 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 宗敏 把他的神情又打量一下,看出来他的笑里边含有文章,又想着这个老医生也不是那号着三不着两的人,从来不在重大的事情上开玩笑,说出不冒烟的话。”
《國語辭典》:铢两悉称(銖兩悉稱)  拼音:zhū liǎng xī chèng
称,相当。铢两悉称比喻双方分量相当,不分上下。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律诗对偶,固须铢两悉称,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
《漢語大詞典》:衷音
中音。指介于小大、轻重、清浊之间的雅正和谐之音。吕氏春秋·适音:“何谓适?衷音之适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
《國語辭典》:五雀六燕  拼音:wǔ què liù yàn
本为一道以燕、雀计算重量的问题。见《九章算术。卷八。方程》。后比喻事物的轻重相等。
分類:轻重相等
《國語辭典》:无足轻重(無足輕重)  拼音:wú zú qīng zhòng
不足以影响事物的轻重分量。有不重要、无关紧要的意思。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闲情之作亦不易工》:「今人不知作词之难,至于艳词,更以为无足轻重,率尔操觚,扬扬得意,不自知其可耻。」也作「无足重轻」、「未足轻重」。
《國語辭典》:不足轻重(不足輕重)  拼音:bù zú qīng zhòng
不重要,没有什么价值。如:「旁人听来是一段不足轻重的话,但对我而言却是意义非凡。」
分類:无关紧要
《國語辭典》:随珠弹雀(隨珠彈雀)  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
用宝珠打鸟。比喻贵物贱用,不得其当。语本《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漢語大詞典》:隋珠弹雀(隋珠彈雀)
比喻处事轻重失当。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道存则尊,德胜则贵; 隋 珠弹雀,知者不为。”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 隋 珠弹雀,羣虎捕羊,殊可笑也。”参见“ 随珠弹雀 ”。
《國語辭典》:随珠弹雀(隨珠彈雀)  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
用宝珠打鸟。比喻贵物贱用,不得其当。语本《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国语辞典》:泰山鸿毛(泰山鸿毛)  拼音:tài shān hóng máo
比喻轻重差别悬殊。也作「太山鸿毛」。
分类:轻重悬殊
《漢語大詞典》:轩挚(軒摯)
谓车辆的高低轻重。挚,同“ 輊 ”。周礼·考工记·輈人:“是故大车平地,既节轩挚之任,及其登阤,不伏其辕,必縊其牛。” 孙诒让 正义:“玉篇·车部云:‘前顿曰挚,后顿曰轩。’ 王宗涑 云:‘大车前重后轻,行平地时,节其任载,俾之轻重适均,不至畸轻畸重也。’”参见“ 轩輊 ”。
《國語辭典》:轩轾(軒輊)  拼音:xuān zhì
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前顶高的部分为轩,而车顶前低后高的部分为轾。一说车子行进时,前端高起叫轩,后端高起叫轾。多用于比喻高低、轻重、优劣的差异。如:「不分轩轾」。《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事有低昂曰轩轾,力相上下曰颉颃。」
《国语辞典》:实弹射击(实弹射击)  拼音:shí dàn shè jí
军事上各种轻重兵器或火炮,使用实弹打靶的练习。
《国语辞典》:太山鸿毛(太山鸿毛)  拼音:tài shān hóng máo
比喻轻重差别悬殊。语本《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也作「泰山鸿毛」。
分类:轻重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