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转轮五道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罪福报应经之异名。
转轮王一字心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勃噜唵。又部林也。见一字心咒经。
转藏
【佛学大辞典】
(仪式)转读大藏经也。转藏与看藏不同,看者,每行阅过,自首彻尾。转者唯读每卷之初中后数行而已。(参见:转读)
转辘辘地
【佛学大辞典】
(杂语)碧岩五十三则评曰:「阿辘辘地。」中峰语录二十四曰:「转辘辘地。」圆转自在之貌。
转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无明门中之转相,识体门谓之转识。业识之根本无明,一转而为能见之识者。【又】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谓之本识,其馀七识,谓之转识。七转识是也。以此为本识转生之末识故也。【又】转有漏之八识而得无漏之四智,谓之转识。(参见:转识得智)。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论说八识中的第八阿赖耶识为本识,其馀七识都叫做转识,因由第八识转生。2。转有漏的八识而成为无漏的四智。(参见:转识成智)
【三藏法数】
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业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转识得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转有漏之八识,而得与无漏之八识相应之四智也。转有漏之第八识而得与无漏之第八识相应之大圆镜智,转有漏之第七识而得与无漏之第七识相应之平等性智,转有漏之第六识而得与无漏之第六识相应之妙观察智,转有漏之前五识而得与无漏之前五识相应之成所作智也。此四智虽各有二十二心心所,共相应而起,然此中智之心所,作用最为显胜。故标智之名也。唯识论十曰:「如是四智相应心品,虽各定有二十二法能变所变种现俱生,而智用增以智名显。故此四品总摄佛地一切有为功德皆尽,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相应品如次而得。」
转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缘生之法,于相绩中前后异其相者。四相中之异相也。俱舍论四曰:「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
【俗语佛源】
转是生起、产生的意思。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说:「转是起义。」变是改变,变化的意思。转变就是产生变化,今指由一种情况变化为另一种情况。如说:他经过努力,转变为一名三好学生。转变一词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各种条件)」而产生的,空无自性,变化无常。事物不断地前生后灭的「异相」,谓之转变。如《俱舍论》卷四所说:「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此外,唐代说唱通俗佛经变文等的一种艺术,也称「转变」。「转」是说唱的意思,「变」是奇异的意思。转变就是说唱奇异故事的通俗艺术。(李明权)
转变秘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秘密)
【三藏法数】
转变者,转彼不善,而变为善也。谓如来说一切隐密名言,皆为众生起散乱心者,令生寂静;起颠倒见者,令生正见;起烦恼者,令生清净;是名转变秘密。
转变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种无常)
转读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读诵经典也。转者自此移彼展转之义。地藏本愿经下曰:「或转读尊经。」高僧传经师论曰:「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为梵音。」【又】有对真读而谓为转读者,读诵经之初中后数行而转回经本也。如转大般若经。
转读般若
【佛学大辞典】
(仪式)转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也。(参见:转大般若经)
转龛
【佛学大辞典】
(仪式)禅家送亡之中路于出门首转龛向里,为奠茶汤之佛事也。见象器笺十四。
證转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转法轮)
【三藏法数】
證,验也。谓引己所證,以验之也。如云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灭,我已證,不复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是名證转。
劝转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转法轮之一。于苦集灭道之法,如其次第,劝知断證修也。见三藏法数九。
【三藏法数】
劝,即劝勉也。如云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證;此是道,汝应修;是名劝转。
赞佛转法轮
【佛学大辞典】
(杂语)赞佛与转法轮也。转法轮者,谓成道而说如来之教法也。赞即转法轮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