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2,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轩
轩豁
轩楹
一轩
轩中
西轩
鱼轩
层轩
轩然
前轩
轩皇
幽轩
轩盖
羲轩
轩陛
《漢語大詞典》:东轩(東軒)
指住房向阳的廊檐。文选·陶潜〈杂诗〉:“啸慠东轩下,聊復得此生。” 吕向 注:“轩,檐也。” 南朝 梁 任昉 《苦热》诗:“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國語辭典》:轩豁(軒豁)  拼音:xuān huò
1.开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闽游日记》:「门在山坳间,不甚轩豁。」《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卫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
2.形容声势浩大。《醉醒石》第八回:「打了个钦差金字牌,中书科不轩豁,倒打锦衣卫头行。」
《漢語大詞典》:轩楹(軒楹)
(1).堂前的廊柱。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清 盛锦 《空舲峡》诗:“爱此民居壮,凌空驾轩楹。”
(2).借指廊间。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宋 沈辽 《春日中和堂》诗:“春风迎我咲,宛转入轩楹。” 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帘幙捲东风,翔集迁鶯贺燕;轩楹敞南岳,争看起凤腾蛟。”
分類:堂前
《骈字类编》:一轩(一轩)
唐 刘兼 登楼寓望 万叠云山供远恨,一轩风物送秋寒。
唐 韦庄 长年 十亩野塘留客钓,一轩春雨对僧棋。
宋 赵抃 题九仙寺 坠果春三径,蒸云晚一轩。
金 赵秉文 杂兴十首 其四 镇国寺 四山放入无多力,乞与西南构一轩。
《骈字类编》:轩中(轩中)
汉书外戚传孝武卫皇后字子夫生微也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馀人饰置家帝柭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偫美人帝不悦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坐欢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送入宫
《骈字类编》:西轩(西轩)
唐 陈子昂 月夜有怀 美人挟赵瑟,微月在西轩。
唐 白居易 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
金 张瓒 游栖岩寺 惠崇水墨西轩景,烟带平芜水带城。
元 曹伯启 梦酒诗会 流莺唤觉西轩底,箕踞分明指二豪。
《漢語大詞典》:鱼轩(魚軒)
(1).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车。用鱼皮为饰。《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 杜预 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 唐 王维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之一:“锦衣餘翟黻,绣轂罢鱼轩。”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见綵旂前导,华轂后随,鲜衣花帽,簇拥鱼轩。”
(2).代称夫人。 宋 苏轼 《与李之仪书》之三:“ 叔静 云 端叔 一生坎軻,晚节益牢落,正赖鱼轩贤德,能委曲相顺,适以忘百忧。”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李文靖 端默寡言,堂下花槛頽圮,经岁不问。鱼轩一日语之, 文靖 不答。”
《漢語大詞典》:层轩(層軒)
重轩。指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唐 张九龄 《岁初巡属县登安南楼言怀》诗:“山城本孤峻,凴高结层轩。” 明 何景明 《七述》:“周櫩连楼,曲屋层轩。”
分類:长廊
《國語辭典》:轩然(軒然)  拼音:xuān rán
1.高举的样子。唐。杜甫〈画鹘行〉:「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2.欢笑的样子。汉。黄宪《天禄阁外史。卷一。宾韩文。论学》:「臣闻其以庖希之学,孔子之道而宗之,若淮南则固蔑之矣,何取于博,韩王轩然仰笑。」
分類:笑貌高昂
《國語辭典》:轩然大波(軒然大波)  拼音:xuān rán dà bō
1.高涌而盛大的波涛。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如:「这个消息经报端披露后,在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民国。梁启超〈俄德协商之将来〉:「去冬十二月,俄德两皇忽相会于德之砵丹,未几而有两国关于波斯之协商文牒出现,此实最近外交界之轩然大波也。」
《骈字类编》:前轩(前轩)
宋 陆游 南堂夜坐 饱食一事无,散发坐前轩。
《漢語大詞典》:轩皇(軒皇)
即 黄帝 轩辕氏 。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 轩皇 。”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一:“君不见, 轩皇 画井始 辽东 。”参见“ 轩辕 ”。
《國語辭典》:轩辕(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辕门。《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2.黄帝的名号。参见「黄帝」条。
3.复姓。如宋朝有轩辕损。
4.星座名。共十七颗星,在北斗七星的北边。
《高级汉语词典》:幽轩
幽静有窗的小室
《漢語大詞典》:轩盖(軒蓋)
(1).车盖。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 黎侯 独起梁栋之,仿佛云中昔轩葢。”
(2).带篷盖的车。显贵者所乘。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半夜驰道喧,五侯拥轩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稚黄 尝作诗评云:‘ 陆景宣 如濯龙甲第,宛落康馗,流水游龙,轩盖联映。’”
(3).借指达官贵人。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轩盖列於 汉 庭,蝉冕播於 阳羡 。”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綺罗分解珮之因,轩葢得捐金之所。”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轩盖来无时,盛事每难併。”
《漢語大詞典》:羲轩(羲軒)
伏羲氏 和 轩辕氏 ( 黄帝 )的并称。 唐 李白 《金陵凤凰台置酒》诗:“明君越 羲 轩 , 天老 坐三台。”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接 羲 轩 之统,探 孔 颜 之藴。”
《漢語大詞典》:轩陛(軒陛)
(1).殿堂;居室。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自绸繆轩陛,十有餘载,温树靡答,露事不詶。” 唐 张九龄 《酬王履震游园见贻》诗:“逶迤恋轩陛,萧散反丘樊。” 明 张居正 《得道长生颂》:“然皇上身不出乎轩陛,而化已行於域中;机独运於玄冥,而应已响於寰宇。”
(2).殿堂的台阶。 唐 陆贽 《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郡国之志不达於朝廷,朝廷之诚不升於轩陛。上泽闕於下布,下情壅於上闻。” 元 揭傒斯 《全州学记》:“及期而庙成,乃易夫子十哲像分祠先儒及贤守于讲堂之左右翼,门序轩陛以次咸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