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倘来轩冕


《庄子集释》卷六上〈外篇·缮性〉~558~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唐·成玄英疏:「益,加也。轩,车也。冕,冠也。古人淳朴,体道无为,得志在乎恬夷,取乐非关轩冕。乐已足矣,岂待加之也!今世之人,浇浮者众,贪美荣位,待此适心,是以戴冕乘轩,用为得志也。」
典故
轩窗临水开


《苏轼诗集》卷三十三〈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三:「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典故    
轩辕黄帝
 
相关人物
黄帝


《玉台新咏》卷一东汉·张衡《同声歌》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例句

轩皇竟磨灭,周孔亦衰老。 孟云卿 放歌行

挺质本轩皇,申威振远方。 李峤

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为问轩皇三百岁,何如大道一千年。 高适 玉真公主歌二首之二

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典故
轩后丹成去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94~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抱朴子》卷十三〈内篇·极言〉~29~
或曰:「黄帝审仙者,桥山之冢,又何为乎?」抱朴子答曰:「按荆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之后,龙来迎之,群臣追慕,靡所措思,或取其几杖,立庙而祭之;或取其衣冠,葬而守之。列仙传云:黄帝自择亡日,七十日去,七十日还,葬于桥山,山陵忽崩,墓空无尸,但剑舄在焉。此诸说虽异,要于为仙也。言黄帝仙者,见于道书及百家之说者甚多,而儒家不肯长奇怪,开异涂,务于礼教,而神仙之事,不可以训俗,故云其死,以杜民心耳。朱邑栾巴于公,有功惠于民,百姓皆生为之立庙祠。又古者盛德之人,身没之后,臣子刊其勋绩于不朽之器。而今世君长迁转,吏民思恋,而树德颂之碑者,往往有焉,此亦黄帝有庙墓之类也,岂足以證其必死哉?」
典故

《庄子》外篇·卷六上《缮性》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唐·成玄英疏:「轩,车也。冕,冠也。……今世之人,浇浮者众,贪美荣位,待此适心,是以戴冕乘轩,用为得志也。」

例句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 李德裕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

林壑能忘轩冕贵,白云黄鹤好相亲。 牟融 题孙君山亭

不矜轩冕爱林泉,许到池头一醉眠。 白居易 令狐尚书许过弊居先赠长句

亦知轩冕荣堪恋,其奈田园老合归。 白居易 履道西门二首之二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列传上〉~3552~
于兹虖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昭明文选》卷八〈赋丁·畋猎中·羽猎赋〉~397~
于兹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脩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昭光振耀,蚃曶如神。仁声惠于北狄,武谊动于南邻。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前入围口,后陈卢山。群公常伯阳朱墨翟之徒,喟然并称曰:「崇哉乎德,虽有唐虞大夏成周之隆,何以侈兹!古之觐东岳,禅梁基,舍此世也,其谁与哉?」
典故

《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地部十七·石下〉~382~
《述异记》:「镜湖,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
《能改斋漫录》卷九〈地理·镜湖〉~224~
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本谓镜湖耳。舆地志曰:「山阴南湖,萦带郊郭,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故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名始羲之耳。」李太白登半月台诗,亦云:「水色缘且静,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则知湖以如镜得名,无可疑者。而梁任昉述异记。以为镜湖。世传轩辕氏铸镜湖边,因得名。今有轩辕磨镜石尚存,石畔常洁,不生蔓草。恐不然也。或陆贽月照鉴湖赋。日光无不临,故丽天并耀。清可以鉴。因取镜表名。乃知湖以如镜得名,审矣。
典故
轩辕作

相关人物
黄帝


旧题隋·王度《古镜记》
侯生常云:「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

例句

得非轩辕作,妙绝世莫并。 李群玉 古镜

典故
轩远古镜


《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器玩二·王度〉~76~
侯生常云:「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
典故
一笑轩渠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下·蓟子训〉~2745~
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有神异之道。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墯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子训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说,遂埋藏之。后月馀,子训乃抱儿归焉。父母大恐,曰:「死生异路,虽思我儿,乞不用复见也。」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虽大喜庆,心犹有疑,乃窃发视死儿,但见衣被,方乃信焉。于是子训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
典故

《风俗通义》
《序》: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

例句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 宋之问 答李司户夔

輶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 卢照邻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典故

《春秋左传·闵公二年》
「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晋·杜预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

例句

鹊印庆仍传,鱼轩宠莫先。 李岑 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

相期偕老宜家处,鹤发鱼轩更可怜。 权德舆 县君赴兴庆宫朝贺载之承行册礼因书即事

鱼轩海上遥,鸾影月中销。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漢語大詞典》:轩后(軒后)
即 黄帝 轩辕氏 。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百灵侍 轩后 ,万国会 涂山 。”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 秦皇 採药,岛中之士未廻; 轩后 鍊丹,湖上之龙已去。” 清 朱彝尊 《御试省耕诗二十韵》:“吉日 宣王 祷,空同 轩后 斋。”
《漢語大詞典》:轩皇(軒皇)
即 黄帝 轩辕氏 。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 轩皇 。”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一:“君不见, 轩皇 画井始 辽东 。”参见“ 轩辕 ”。
《國語辭典》:轩辕(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辕门。《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2.黄帝的名号。参见「黄帝」条。
3.复姓。如宋朝有轩辕损。
4.星座名。共十七颗星,在北斗七星的北边。
《漢語大詞典》:轩羲(軒羲)
亦作“ 轩牺 ”。 轩辕 、 伏羲 的并称。宋书·王镇恶檀韶等传论:“自 三代 以来,醇风稍薄,成功济务,尊出权道,虽復负扆南面,比号 轩 牺 ,莫不自谢王风,率由霸德。”《南齐书·乐志》:“德溢 轩 羲 ,道懋 炎 云 。”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鸿名冠 子 姒 ,德泽迈 轩 羲 。”
分類:轩辕伏羲
《國語辭典》:轩辕(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辕门。《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2.黄帝的名号。参见「黄帝」条。
3.复姓。如宋朝有轩辕损。
4.星座名。共十七颗星,在北斗七星的北边。
《漢語大詞典》:轩黄(軒黄)
即 黄帝 。因其名 轩辕 ,故称。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岂伊君子宝,见重我 轩黄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赞曰:史肇 轩黄 ,体备 周 孔 。”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曾师 轩黄 友 尧 汤 ,混迹和光佐 周武 。”参见“ 轩辕 ”、“ 黄帝 ”。
分類:黄帝轩辕
《國語辭典》:轩冕(軒冕)  拼音:xuān miǎn
古代卿大夫的车服。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乘轩服冕。后借指官位爵禄或显贵的人。《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是白公脱屣尘埃,投弃轩冕,一种非凡光景,岂不是个谪仙人?」
《國語辭典》:轩裳(軒裳)  拼音:xuān cháng
1.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车服。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2.显贵的人。唐。皇甫枚《王知古》:「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
《漢語大詞典》:轩辕镜(軒轅鏡)
(1).镜名。古人谓用之可以辟邪。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轩辕镜,其形如毬,可作卧榻前悬挂,取以辟邪。”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诗:“世无轩辕镜,百怪争后先。”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大人怀揣万古轩辕镜,照察我这衔冤负屈情。”
(2).喻月亮。 明 常伦 《山坡羊·赏月》曲:“嘆人世阴晴不定,想兔魄今宵偏莹。山衔树捧拥出轩辕镜。”
分類:辟邪
《國語辭典》:輶轩(輶軒)  拼音:yóu xuān
古代天子之使臣所乘的轻便车子。《隋书。卷二。高祖纪下》:「每见圭璪入朝,輶轩出使,何尝不殷勤晓喻,戒以惟新。」
《漢語大詞典》:鱼轩(魚軒)
(1).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车。用鱼皮为饰。《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 杜预 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 唐 王维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之一:“锦衣餘翟黻,绣轂罢鱼轩。”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见綵旂前导,华轂后随,鲜衣花帽,簇拥鱼轩。”
(2).代称夫人。 宋 苏轼 《与李之仪书》之三:“ 叔静 云 端叔 一生坎軻,晚节益牢落,正赖鱼轩贤德,能委曲相顺,适以忘百忧。”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李文靖 端默寡言,堂下花槛頽圮,经岁不问。鱼轩一日语之, 文靖 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