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护(避護)
躲避或遮护。三国志·魏志·荀攸传“由是异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攸 年七八岁, 衢 曾醉,误伤 攸 耳,而 攸 出入游戯,常避护不欲令 衢 见。”
分類:躲避遮护
《漢語大詞典》:封禅树(封禪樹)
秦始皇 封 泰山 后,下山遇暴风雨,躲避于一松树下,因封此树为五大夫。后人亦称之为“封禪树”。 清 吴伟业 《八风诗·东北风》:“万乘雨休封禪树,八神波断 羡门山 。”参见“ 五大夫 ”。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赏有功者的爵位。战国时楚魏始设,秦汉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汉。晁错论贵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因而封此松为五大夫。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借指松树。也称为「大夫松」。
3.越王句践的五大夫。为舌庸、苦成、大夫种、范蠡、皋如。
4.战国时魏的五大夫。为吴起、西门豹、北门可、乐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亸免(軃免,嚲免)
躲避,避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法心觉了无一物。 赵州和尚 道‘放得下时都没事’。若放不下,寃债到来何由嚲免?”
軃免:躲免;逃避。軃,用同“ 躲 ”。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这场罪愆,怎么軃免?”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拷打更拼扒,如今怎生軃免?” 
《漢語大詞典》:倒躲
倒退躲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恰待目转秋波,谁想那识空便的灵心儿早瞧破。諕得我倒躱,倒躱。”
分類:倒退躲避
《漢語大詞典》:逃辞(逃辭)
躲避辞却。后汉书·独行传·李业:“ 述 ( 公孙述 )闻 业 死……乃遣使弔祠,賻赠百匹。 业 子 翬 逃辞不受。”
分類:躲避避辞
《漢語大詞典》:逃反
指因躲避兵乱、匪患等灾祸而逃往他处。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九段:“头十月, 美国 鬼子打到家门口了, 阿志妈妮 备上牛鞍子,搭上粮食行李,要去逃反。”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在武斗期间,他的爱人不顾家中其他财物,背负着这些书籍信件逃反,过度劳累,以致流产。”
《国语辞典》:阳狂自免(阳狂自免)  拼音:yáng kuáng zì miǎn
假装疯狂以躲避灾祸。《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国语辞典》:近火先燋  拼音:jìn huǒ xiān jiāo
离火近的先被烧焦。比喻不躲避灾祸的人便会首先遭殃。《水浒传》第四九回:「如今朝廷有甚分晓?走了的到没事,见在的便吃官司。常言道:『近火先燋。』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求救你。」
《国语辞典》:避风如避箭(避风如避箭)  拼音:bì fēng rú bì jiàn
谓风邪无孔不入,最易伤人,故躲避风邪如闪躲飞箭一般。《事林广记。前集。卷九。人事类。警世格言。飬生警语》:「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莫餐申后饭。」明。高濂《遵生八笺。卷一。清修妙论笺上》:「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教预防患,况因饮后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
《国语辞典》:避色如避雠(避色如避雠)  拼音:bì sè rú bì chóu
躲避女色如逃避仇敌一般。《事林广记。前集。卷九。人事类。警世格言。飬生警语》:「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莫餐申后饭。」《西游记》第二○回:「哥啊,你不曾闻得『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哩!我们躲一躲,也不亏人。」
《国语辞典》:逃灾躲难(逃灾躲难)  拼音:táo zāi duǒ nàn
逃离祸害躲避灾难。《孤本元明杂剧。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更待干罢。」也作「逃灾避难」。
《国语辞典》:避难所(避难所)  拼音:bì nàn suǒ
躲避灾难的地方。如:「由于大水急涨不退,这些人必须立刻迁移到避难所去!」
《国语辞典》:躲不掉  拼音:duǒ bù diào
无法隐藏、躲避。如:「他一生做尽坏事,最终还是躲不掉法律的制裁,被法院判刑了。」
分类:隐藏躲避
《国语辞典》:躲迷藏  拼音:duǒ mí cáng
1.一种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捉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也称为「捉迷藏」。
2.比喻言语、行为拐弯抹角,使人难以捉摸。如:「请你开门见山的说好吗?少跟我躲迷藏了。」也称为「捉迷藏」。
《国语辞典》:逋脱(逋脱)  拼音:bū tuō
躲避逃脱。
分类:躲避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