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避不见面
闭月羞花
东躲西跑
麇骇雉伏
《国语辞典》:避不见面(避不见面)  拼音:bì bù jiàn miàn
躲藏起来不露面。比喻不敢面对现实去解决问题。如:「你老是这样避不见面,也不是办法啊!」
《國語辭典》:闭月羞花(閉月羞花)  拼音:bì yuè xiū huā
形容女子容貌姣好,足使花、月为之退掩、失色。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只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鲁小姐卸了浓装,换几件雅淡衣服。蘧公孙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作「蔽月羞花」、「花闭月羞」、「羞花闭月」、「月闭花羞」。
《國語辭典》:东躲西跑(東躲西跑)  拼音:dōng duǒ xī pǎo
四处逃跑、躲避。形容害怕至极,避之唯恐不及。《隋唐演义》第五回:「前时这干强徒,倚著人多,把一个唐公与这些家逼来逼去,甚是威风。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也作「东躲西逃」。
《漢語大詞典》:麇骇雉伏(麇駭雉伏)
亦作“麕骇雉伏”。 形容惊怕躲藏。新唐书·逆臣传下·秦宗权:“自 关中 薄 青 齐 ,南繚 荆 郢 ,北亙 卫 滑 ,皆麕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
分類:惊怕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