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3,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界身足论
后身
素法身
骨身
真如法身
真身
真身观
真实身
根身经
旃檀香身陀罗尼经
被甲护身
师子身中虫
粉骨碎身
坚固法身
佛类词典(续上)
毗首羯磨化身鸽界身足论
后身
素法身
骨身
真如法身
真身
真身观
真实身
根身经
旃檀香身陀罗尼经
被甲护身
师子身中虫
粉骨碎身
坚固法身
毗首羯磨化身鸽
【佛学大辞典】
(传说)天帝释欲试尸毗王之檀波罗蜜,使毗首羯磨变身为鸽,自变鹰逐之。鸽飞来,入于王腋下,王以身施鹰而救鸽命。见智度论四。
(传说)天帝释欲试尸毗王之檀波罗蜜,使毗首羯磨变身为鸽,自变鹰逐之。鸽飞来,入于王腋下,王以身施鹰而救鸽命。见智度论四。
界身足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足论之一。(参见:阿毗达磨)附录。
(书名)六足论之一。(参见:阿毗达磨)附录。
后身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来世之身。郑谷诗曰:「后身惟愿似师身。」宣和书谱曰:「李阳冰篆迹殊绝,自谓苍颉后身。」即今俗转胎之说也。
(杂语)谓来世之身。郑谷诗曰:「后身惟愿似师身。」宣和书谱曰:「李阳冰篆迹殊绝,自谓苍颉后身。」即今俗转胎之说也。
素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唯有法身之现体而功德不具者,天台所谓理即佛,三恶道之众生是也。四教仪曰:「今虽然即佛此是理佛,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證者也。」是集注下曰:「无缘了功德庄严,法身体素,天龙之所忽劣。」
(术语)谓唯有法身之现体而功德不具者,天台所谓理即佛,三恶道之众生是也。四教仪曰:「今虽然即佛此是理佛,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證者也。」是集注下曰:「无缘了功德庄严,法身体素,天龙之所忽劣。」
骨身
【佛学大辞典】
(杂名)舍利之译名。名义集曰:「舍利,新云室利罗S/arira。或设利罗,此云骨身。」
(杂名)舍利之译名。名义集曰:「舍利,新云室利罗S/arira。或设利罗,此云骨身。」
真如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空真如具无量之功德法,故云真如法身,又法身之体,真实如常,故云真如法身。
【佛学常见辞汇】
谓法身的体性,真实不虚和如常不变。
(术语)不空真如具无量之功德法,故云真如法身,又法身之体,真实如常,故云真如法身。
【佛学常见辞汇】
谓法身的体性,真实不虚和如常不变。
真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二身之一。(参见:二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参见:二身)
【三藏法数】
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术语)诸佛二身之一。(参见:二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参见:二身)
【三藏法数】
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真身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九,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九,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
真实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魏书释老志曰:「诸佛法身有二种义:一者真实,二者权应。真实身者,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身者,谓和光六道,同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但时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案此说明佛生非实生,灭非实灭也。
(术语)魏书释老志曰:「诸佛法身有二种义:一者真实,二者权应。真实身者,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身者,谓和光六道,同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但时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案此说明佛生非实生,灭非实灭也。
根身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三种境之一。言眼等五根身为阿赖耶识之相分。
(术语)阿赖耶识三种境之一。言眼等五根身为阿赖耶识之相分。
旃檀香身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有陀罗尼名旃檀香身。诵持之,则能见观音。又除身之恶疾。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有陀罗尼名旃檀香身。诵持之,则能见观音。又除身之恶疾。
被甲护身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又曰护身三昧耶。十八道之一。于真言念诵法,为欲行者之身,被金刚甲冑,防护邪神恶魔之怨害时所结之印契也。因而又曰甲冑印。十八契印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即成被金刚甲冑。所有毗那夜迦及诸天魔作障碍者,退散驰走,悉见行者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居山林及在险难皆悉无畏。」
(印相)又曰护身三昧耶。十八道之一。于真言念诵法,为欲行者之身,被金刚甲冑,防护邪神恶魔之怨害时所结之印契也。因而又曰甲冑印。十八契印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即成被金刚甲冑。所有毗那夜迦及诸天魔作障碍者,退散驰走,悉见行者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居山林及在险难皆悉无畏。」
师子身中虫
【佛学大辞典】
(譬喻)师子命终,其他兽畜无啖之者,但身中自生虫而食之。以譬佛之正法,他人不能坏之,法中之恶比丘,自坏毁之也。仁王经下曰:「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外道也。」莲华面经上曰:「阿难!譬如师子命绝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啖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啖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馀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集佛法。」
【佛学常见辞汇】
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譬喻出家比丘自坏佛法。
(譬喻)师子命终,其他兽畜无啖之者,但身中自生虫而食之。以譬佛之正法,他人不能坏之,法中之恶比丘,自坏毁之也。仁王经下曰:「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外道也。」莲华面经上曰:「阿难!譬如师子命绝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啖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啖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馀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集佛法。」
【佛学常见辞汇】
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譬喻出家比丘自坏佛法。
粉骨碎身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法恩碎其身粉其骨也。證道歌曰:「粉骨碎身未足酬。」止观五曰:「香城粉骨,雪岭投身。」粉骨者,如常啼菩萨于香城学般若时。大品般若菩萨陀波崙品曰:「常啼既得法已,自恨无供世尊者,忽遇城中豪富长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药,即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花香供养于佛。」碎身者如释迦于因中在雪山,为罗刹舍全身以求半偈。出于涅槃经十四。(参见:雪山童子)
(杂语)为法恩碎其身粉其骨也。證道歌曰:「粉骨碎身未足酬。」止观五曰:「香城粉骨,雪岭投身。」粉骨者,如常啼菩萨于香城学般若时。大品般若菩萨陀波崙品曰:「常啼既得法已,自恨无供世尊者,忽遇城中豪富长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药,即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花香供养于佛。」碎身者如释迦于因中在雪山,为罗刹舍全身以求半偈。出于涅槃经十四。(参见:雪山童子)
雪山童子
【佛学大辞典】
(本生)与雪山大士同。
(本生)与雪山大士同。
坚固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公案名。又作大龙法身。大龙山智洪弘济,答僧问:示色身之外,法身不可觅者。碧岩录八十二则曰:「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云: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术语)公案名。又作大龙法身。大龙山智洪弘济,答僧问:示色身之外,法身不可觅者。碧岩录八十二则曰:「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云: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