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磨形鍊性
锻炼身心。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我 华中郎 刻意防情,不近青楼艷质,谁想被 王又嬙 那个妮子渐渐的逼近身来,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鍊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
分類:锻炼身心
身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情之正报也。五蕴之中,色蕴者身,受想行识之四蕴者,心也。无量寿经下曰:「身心摧破。」法华经提婆品曰:「身心无倦。」
【佛学常见辞汇】
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想行识四蕴是心。
【俗语佛源】
是人体物质和精神的总称,两者互为依存。二字连用,见于佛经,如《无量寿经》卷下有「身心摧破」一语,《法华经·提婆品》亦有「身心无倦」的说法。不过佛家所说的「身心」,有其特殊的解释。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人体也不例外。佛家认为人体是由「五蕴」构成的。蕴,梵语Skandha,意为积聚,即众多的成分积聚在一起。所谓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由这五种东西组合而成我们的身心。就一个人来说,色蕴是身体,受想行识四蕴是心。人通过五根(五官)攀缘外境而产生感受、想像和贪、嗔、痴等识别心理。这就是佛家对身心最简单的解释。后俗语中经常运用,如老舍《女店员》第三幕:「我热爱劳动,锻炼身心。」指身体和意志。又如《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只觉得神思不安,身心恍惚。」(无名氏)
身心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受业与心受业也。身受业者欲界之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而生感觉相应之异熟苦果。心受业者,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之诸地善业,生意根相应之异熟果。
【佛学常见辞汇】
身受业与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产生感觉相应的异熟苦果;心受业是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的善业,能产生与意根相应的异熟果。
身心脱落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空无我之妙境,亡泯我之身心也。
身心礼
【三藏法数】
谓人礼佛,口唱佛名,心存相好,身业翘勤,恭敬供养,无有异念,是名身心礼。
除身心病,增长福慧门
【三藏法数】
圣六字陀罗尼等经云:行人持诵陀罗尼,能除种种身心病苦,及一切贪瞋痴心,自然消灭。凡所出言,人皆信受。一切经论并世间典籍,自然通晓。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增长一切福慧也。
身心无倦
【三藏法数】
身心无倦者,谓菩萨整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倦也。
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