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着体
轻体
风浴
取暖
锢身
河马
补养
羸身
静体
露体
野鸽
端身
蛇伏
损生
安体
《漢語大詞典》:着体(着體)
接触身体。指衣服穿在身上。 元 贡师泰 《送张介臣伴读归省济南》诗:“重裘著体如压铁,呼酒不来寒正骄。” 叶圣陶 《穷愁》:“念今日新寒,非棉何暖,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谓侵袭身体。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二出:“阿娘怎知,懨懨害,自觉着体。”
《漢語大詞典》:轻体(輕體)
(1).轻盈的身体。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 晋 潘岳 《西京赋》:“ 卫 鬒髮以光览, 赵 轻体之纤丽。”
(2).指体态轻盈的人。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以执篙檝,摇漾渠中。”
(3).使身体轻快。 唐 韦应物 《游开元精舍》诗:“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
《国语辞典》:风浴(风浴)  拼音:fēng yù
大陆地区指利用空气流动力来锻练身体,以加强对风的适应能力。
《國語辭典》:取暖  拼音:qǔ nuǎn
利用热能使身体暖和。如:「靠近火炉取暖。」南朝梁。沈约 与徐勉书:「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暖则烦,加寒必利。」
《國語辭典》:锢身(錮身)  拼音:gù shēn
身体套上枷锁。古代一种刑罚。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锢身》:「今以盘枷锢其身,谓之锢身。」《旧唐书。卷一五。宪宗本纪下》:「事发,頔与男季友素服待罪。贬頔恩王傅。于敏长流雷州,锢身发遣。」
《國語辭典》:河马(河馬)  拼音:hé mǎ
动物名。哺乳动物纲偶蹄目河马科。灰褐色,躯干肥大壮硕。四肢短小,各具四趾,趾间有蹼。头大而略呈四方形,嘴宽阔,眼耳均小。皮厚毛少,可制皮靴、皮鞭等。齿巨,可作为装饰品。群居于非洲沼泽、河、湖边。
《國語辭典》:补养(補養)  拼音:bǔ yǎng
利用饮食习惯或药物来滋养身体。《旧五代史。卷二四。梁书。列传。李珽》:「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七十岁的人,元气衰了,又没有药物补养,病不过十日,寿数已尽,归天去了。」
《漢語大詞典》:羸身
瘦弱的身体。 唐 司空图 《歌者》诗:“绕壁依稀认写真,便须粉绘饰羸身。” 宋 王安石 《寄育王山长老常坦》诗:“羸身归来不受报,祇取斗酒相献酬。”
分類:瘦弱身体
《漢語大詞典》:静体(静體)
(1).使身体静息。后汉书·礼仪志中:“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絶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2).洁净之体。佛教指投身转世后的圣洁之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第五世 达赖剌麻 於壬戌年示寂,转生静体,今十五岁矣。”
《国语辞典》:露体(露体)  拼音:lù tǐ
裸露身体。如:「赤身露体」。
《國語辭典》:野鸽(野鴿)  拼音:yě gē
动物名。鸟纲鸠鸽目。嘴端近于圆形,基半部较为肥厚,外鼻孔细裂,开于嘴基,上覆帽状皮膜。跗蹠短,短于中趾,头暗紫灰色,颈有紫绿色闪光,背部暗鼠灰色,下背与上背同色,但略淡,尾暗灰色,末端有黑边。
《漢語大詞典》:端身
(1).使自身的操行归于正直。《孔子家语·三恕》:“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2).摆正身体。《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众猴听説,端身礼拜,称‘千岁大王’。”
《漢語大詞典》:蛇伏
像蛇一样身体贴地爬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
《漢語大詞典》:损生(損生)
损害身体。列子·杨朱:“ 原宪 窶於 鲁 , 子贡 殖於 卫 。 原宪 之窶损生, 子贡 之殖累身。” 唐 黄滔 《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漢語大詞典》:安体(安體)
使身体安适;安养身体。庄子·盗跖:“人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 汉 班固 《竹扇赋》:“来风辟暑到清凉,安体定神达消息。”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灵宫巖巖,上下交赞。盖所以法乾道而遵帝度,岂惟安体而明威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