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蹄羌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太平广记卷四八二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蹄羌之国 ,其人自膝已下有毛如马蹄,常自鞭其脛,日行百里。”
《分类字锦》:蹄如莲华(蹄如莲华)
见花蹄注
分类:
《漢語大詞典》:蹄氏观(蹄氏觀)
亦作“蹏氏观”。 汉 时 上林苑 宫观名。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求神君,舍之 上林 中 蹏氏观 。”
《漢語大詞典》:蹄腿
指牲畜的腿部。 李古北 《农村奇事》:“有一个屠宰行的红眼大胖子,过去捏了捏他那老驴的大腿--衡量着老驴能宰多少肉。‘好蹄腿啊!老哥,你瞧吧!’”
分類:牲畜
《漢語大詞典》:蹄闲三寻(蹄閒三尋)
见“ 蹄间三寻 ”。
《漢語大詞典》:蹄间三寻(蹄間三尋)
谓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战国策·韩策一:“ 秦 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亦作“ 蹄閒三寻 ”。史记·张仪列传:“ 秦 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閒三寻腾者,不可胜数。” 司马贞 索隐:“七尺曰寻。言马走之疾,前后蹄閒一掷过三寻也。”
《漢語大詞典》:蹄蚤
蹄趾与脚爪。蚤,通“ 爪 ”。墨子·非乐上:“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絝屨。” 毕沅 校注:“蚤即爪假音。”
分類:脚爪
《漢語大詞典》:象蹄花
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象蹄花如梔子而叶小,夏开至秋深。”
分類:花名
《漢語大詞典》:阋蹄(鬩蹏)
薄而小。《汉书·外戚传下·教成赵皇后》“赫蹏书”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今谓薄小物为鬩蹏。”
《國語辭典》:小蹄子  拼音:xiǎo tí zi
骂年轻女孩或婢女的话。《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像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
《国语辞典》:泯耳攒蹄(泯耳攒蹄)  拼音:mǐn ěr cuán tí
动物表现亲昵、高兴的动作。《西游记》第四回:「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膘肥满。」
《国语辞典》:跑蹄剪尾  拼音:páo tí jiǎn wěi
形容动物挥动尾巴迅速奔跑。《三国演义》第三○回:「那虎带著箭伤,跑蹄剪尾而去。」
《国语辞典》:马失前蹄(马失前蹄)  拼音:mǎ shī qián tí
本指马匹奔跑时前蹄未能站稳而摔跤。《施公案》第三二○回:「关太杀得火起,大喝一声手举倭刀,砍伤了两个,正要冲出,忽然马失前蹄,将关太跌落在地。」后引申为因思虑不周而遭受挫折。如:「做事要稳扎稳打,以免马失前蹄。」
《国语辞典》:赤脚绊驴蹄(赤脚绊驴蹄)  拼音:chì jiǎo bàn lǘ tí
赤脚,比喻穷人;驴蹄,比喻富人。「赤脚绊驴蹄」讽刺穷人陪侍富人,不相配。《金瓶梅》第二三回:「你每有钱的都吃十轮酒,没的那俺每去,赤脚绊驴蹄。」
《国语辞典》:得兔而忘蹄  拼音:dé tù ér wàng tí
蹄,捕兔用的网。全句指捉到兔子,便忘记了捕网。比喻得意忘言。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后多比喻为事情成功后,反而将当初的凭藉、依恃遗忘。
《国语辞典》:人有失手,马有乱蹄(人有失手,马有乱蹄)  拼音:rén yǒu shī shǒu,mǎ yǒu luàn tí
(谚语)比喻办事免不了偶生差错。如:「人有失手,马有乱蹄,这件事难保不会出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