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踏鞠
踏勘
马蹋
飒踏
踏谣
蹲踏
蹂踏
雀踏
踏壁
蹋天
踏蹄
踏弩
踏鸣
踏节
踏歌词
《漢語大詞典》:踏鞠
亦作“ 踏踘 ”。亦作“蹹鞠”。亦作“蹋鞠”。亦作“蹋踘”。 古代一种用于习武、健身和娱乐的踢球运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皷瑟,击筑弹琴,鬭鸡走犬,六博蹹鞠者。”《史记·苏秦列传》引此文,作“蹋鞠”。 裴駰 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病:“康庄驰逐,穷巷蹹鞠。”北史·突厥传:“男子好摴蒲,女子踏鞠,饮马酪取醉,歌呼相对。” 宋 苏轼 《真一酒歌》引:“是故神宅空,乐出虚,蹋踘者以气升,孰能推是类以求天造之药乎?” 元 杨维桢 《无题效商隐体》诗之四:“绣花蹋踘句驪样,罗帕垂弯女直牀。”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踢毬》:“毬名踏踘,始于 轩后 军中练武之剧……其制以革为圜囊,实以毛髮,后则鼓之以气。”
《國語辭典》:踏勘  拼音:tà kān
亲自到现场查看。《文明小史》第八回:「老哥此来,只有一两天耽搁,兄弟须陪著老哥,把此事商议停妥,并到各门踏勘一遍。」
《骈字类编》:马蹋(马蹋)
杜甫戏赠友诗一朝被马蹋唇裂版齿无锡途中早发诗马蹋尘上霜月明江头路刘禹又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宇诗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破谭用之再游韦曲山寺诗马蹋翠开垂柳寺人耕红落花蹊健梅尧臣诗燕迎风翅 马蹋雾泥开
《漢語大詞典》:飒踏
盘旋貌。 唐 王维 《燕支行》:“麒麟锦带佩吴鉤,颯踏青驪跃紫騮。”
分類:盘旋
《漢語大詞典》:踏谣(踏謡)
(1).犹踏歌。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轻裙利屣列名倡,春风踏謡能断肠。”参见“ 踏謡娘 ”。
(2).弋阳、秦腔中男子扮演的小旦。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踏谣》序:“﹝踏謡:﹞俗名假纤足小旦,屐以弓鞋,覆以裙袴,工者行步自然,不异妇人也。弋阳、秦腔,恒以此示媚。”
《漢語大詞典》:踏谣娘(踏謡娘)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乐。旧唐书·音乐志二:“《踏摇娘》,生於 隋 末。 隋 末 河内 有人貌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 河朔 演其曲而被之絃管,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托名》:“《隋唐嘉话》云: 隋 末, 河閒 有人使酒,自号郎中,醉必欧其妻,其妻美而善歌,好事者呼为《踏摇娘》。今转为《踏容娘》也。”
分類:散乐
《漢語大詞典》:蹲踏
见“ 蹲沓 ”。
《漢語大詞典》:蹲沓
亦作“ 蹲踏 ”。
(1).蹲,通“ 噂 ”。议论纷杂。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当涂端右阉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国之钧,废正兴邪,残仁害义,蹲踏背憎,即聋从昧,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杜陵 诗……又云:‘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似兴君子寡而小人多,君子凄凉零落,小人蹲沓喧竞,其形容精矣。”
(2).指揶揄。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食糠而肥》:“ 朱季美 《桐下听然》云: 钱功父 《食物註·穀部·糠》云: 陈平 食之而肥。窃意亦食糠覈,是其嫂一时蹲沓之语。糠亦何能肥人? 功父 引之以为证,似乎失当。”
《漢語大詞典》:蹂踏
犹踩踏。《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真个人人逃窜,个个奔忙,自相蹂踏,死者不计其数。” 艾青 《吹号者》诗:“那道路,是以成万人的脚蹂踏着,成千的车轮滚辗着的泥泞铺成的。”参见“ 踩踏 ”。
分類:踩踏
《國語辭典》:踩踏  拼音:cǎi tà
践踏。如:「请勿踩踏草坪。」
《骈字类编》:雀踏
宋 何梦桂 山窝适兴 窗影枝摇知雀踏,壁痕苔湿认蜗涎。
《漢語大詞典》:踏壁
亦作“蹋壁”。
(1).紧挨着墙壁。隋书·薛道衡传:“ 道衡 每至搆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石唯庵残稿:“归来踏壁卧,邻女已催妆。”
(2).谓缘壁而上。南史·羊侃传:“﹝ 羊侃 ﹞尝於 兗州 尧庙 蹋壁,直上至五寻,横行得七跡。”
分類:墙壁而上
《韵府拾遗 先韵》:蹋天
晋书乐志足以蹋天头以履地
《漢語大詞典》:踏蹄
亦作“蹋蹄”。亦作“蹋踶”。 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南史·王神念传:“ 胡太后 追思( 杨华 )不已,为作《杨白花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悽断。”《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江陵乐一》:“不復蹋踶人,踶地地欲穿。盆隘欢绳断,蹋坏絳罗裙。”太平广记卷三七一引 唐 牛肃 《纪闻·窦不疑》:“有诸男女,或歌或舞,饮酒作乐,或结伴踏蹄。有童子百餘人,围 不疑 马,踏蹄且歌,马不得行。”
《國語辭典》:踏弩  拼音:tà nǔ
用脚踩动机关以发射弓箭的装置,所射出的弓箭比平常弓箭力量强大。《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这十个乡夫,都拿著禾叉、踏弩、刀、鎗,随即拢来。」
《漢語大詞典》:踏鸣(踏鳴)
谓应和鸣叫。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鵓鳩枝上相踏鸣,若与此景偏多情。”
《漢語大詞典》:踏节(踏節)
亦作“蹋节”。 以脚踏地打节拍。 唐 张祜 《观杨瑗柘枝》诗:“紫罗衫宛蹲身处,红锦靴柔踏节时。” 元 杨维桢 《红牙板歌》:“十三红儿舞鷓鴣,轻莲蹋节随疾徐。”
《漢語大詞典》:踏歌词(踏歌詞)
唐 代乐曲名。相传为 唐 张说 所制。又称《缭踏歌》乐府诗集卷八二“近代曲辞”录 唐 崔液 《踏歌词》二首。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繚踏歌﹞并元夕歌名。 玄宗 尝命 张説 撰《元夕御前踏歌词》。”参阅 明 杨慎 词品卷一。
分類:乐曲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