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分2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跳梁
跳珠
跳出
跳丸
跳踉
鱼跳
跳波
跳跃
龙跳
跳掷
跳荡
珠跳
跳脱
跳脱
跳踯
《國語辭典》:跳梁  拼音:tiào liáng
跳跃。语出《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比喻叛乱者猖獗跋扈,蛮横霸道的样子。《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今羌虏一隅小夷,跳梁于山谷间。」《红楼梦》第六三回:「所以凡历史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
《國語辭典》:跳踉  拼音:tiào liáng
跳动、跳起。唐。韩愈 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因跳踉大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漢語大詞典》:跳珠
喻指溅起来的水珠或雨点。 唐 钱起 《苏端林亭对酒喜雨》诗:“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 宋 苏轼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诗:“还来一醉 西湖 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蔡有守 《中秋白鹤山看月蚀遇雨》诗:“何堪风更驱云起,乱雨跳珠入酒杯。”
分類:水珠雨点
《國語辭典》:跳出  拼音:tiào chū
1.跳跃而出。《汉书。卷二九。沟洫志》:「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
2.離开。如:「跳出火坑」。
3.电脑操作上指離开某程式或系统。如:「跳出中文系统。」
《國語辭典》:跳丸  拼音:tiào wán
1.古代百戏之一。表演者把几个球抛上空中,然后依次接取。晋。傅玄《马钧传》:「设为女乐舞像,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縆、倒立。」《野叟曝言》第八二回:「飞娘令幻民试演吞刀、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跳丸诸法,观者无不咋舌惊叹。」
2.比喻时光流逝的快速。唐。杜牧 寄浙东韩八评事诗:「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國語辭典》:跳踉  拼音:tiào liáng
跳动、跳起。唐。韩愈 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因跳踉大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骈字类编》:鱼跳(鱼跳)
唐 白居易 春池闲泛 鱼跳何事乐,鸥起复谁惊。
唐 元稹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 竹荒新笋细,池浅小鱼跳。
分类:鱼跳
《漢語大詞典》:跳波
翻腾的波浪。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诗:“跳波鸣石磧,溅沫拥沙洲。” 宋 苏轼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似闻 嘉陵江 ,跳波吹枕屏。”《隋唐演义》第二七回:“ 北海 涵虚混太空,跳波逐浪遍鱼龙。”
分類:翻腾波浪
《國語辭典》:跳跃(跳躍)  拼音:tiào yuè
1.跳起来。《淮南子。脩务》:「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见有一白鱼,长五六寸,随流至坑中,跳跃两遍,渐渐大了。」
2.形容高兴的样子。如:「欢呼跳跃」。
《漢語大詞典》:龙跳(龍跳)
喻笔势纵逸雄健。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乌丝阑展,醉墨龙跳。”参见“ 龙跳虎卧 ”。
《國語辭典》:龙跳虎卧(龍跳虎臥)  拼音:lóng tiào hǔ wò
比喻笔势的纵横飘逸。语本南朝梁。武帝〈书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漢語大詞典》:跳掷(跳擲)
(1).跳踯。上下跳跃。 宋 苏轼 《画鱼歌》:“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 清 刘鹗《〈老残游记〉叙》:“猿猴之为物,跳掷於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 夏丏尊 《猫》:“白玉也似的毛地上,错落的黄黑斑非常明显,蹲在草地上或跳掷在凤仙花丛里的时候,望去真是美丽。”
(2).跳踯。比喻光阴迅速。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序:“故得与姨兄 胡灵之 之辈十数人为昼夜游,日月跳掷,於今餘二十年矣。”
《漢語大詞典》:跳荡(跳盪)
见“ 跳盪 ”。
亦作“ 跳荡 ”。
(1).跳跃;跳动,跃动。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萧红 《生死场》七:“忙乱的叫卖童,手中花色的葫芦,随着空气而跳荡。” 管桦 《鹰巢岭》:“活泼的水流,在石头中间跳荡。”
(2).冲锋陷阵,打乱敌方阵脚。 唐 李德裕 《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盪及第一第二功状》:“ 开元 格,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盪。”明史·曹文诏传:“ 文詔 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鬭数里。” 徐兴业 《金瓯缺》第八章:“这几年又学会了大规模作战,动不动就把几万人调上战场,跳荡纵横,锐厉无匹。”
(3).指锐卒。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跳盪,拏手,皆在军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奡盪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阵,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
(4).犹言放纵不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余少时气盛跳盪,为吾乡名宿所排。” 易宗夔 《新世说·贤媛》:“﹝ 袁素文 ﹞卒归 高 。 高 躁戾跳荡,倾奩具为狭邪资。”
(5).谓心情激动。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宋景炎席上赠柘城李蓼墅》词:“剑气纵横,酒肠跳盪,老笔苍无敌。”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予见其所指者为一纸,不觉中心跳荡,予之生死固惟此片纸所书者是赖也。”
《骈字类编》:珠跳
宋 陆游 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分洪初疑两蛟舞,触石散作千珠跳。
宋 杨万里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三 老子那知鬓脚凋,忍寒拚命看珠跳。
《國語辭典》:跳脱(跳脫)  拼音:tiào tuō
1.逃脱。如:「他身陷重围,左右奔突,东西跳脱,终得逃逸。」
2.腕钏,手镯。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也作「条脱」。
3.由于思绪急转,事象突出,以致语路中断的修辞象现。
分類:灵活手镯
《國語辭典》:手镯(手鐲)  拼音:shǒu zhuó
镯子,戴在腕上的环形饰物。《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金手镯有两三付,赤金冠子两顶。」
《漢語大詞典》:跳脱
逃脱。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师》:“火起上门,不为我残,跳脱东西,独得生完。” 唐 卢仝 《观放鱼歌》:“一一投深泉,跳脱不復拘。”
分類:逃脱
《國語辭典》:跳踯(跳躑)  拼音:tiào zhí
跳跃。《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那龙凤螭豹百般鸟兽,盘旋的盘旋,跳踯的跳踯,飞舞的飞舞,千巧万怪,似是神工,不像人力。」